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民风民俗 > 湖南湘西土家族之土家族民风民俗

湖南湘西土家族之土家族民风民俗

2010-6-7 14:20:08   网友评论来源:猛洞河旅游网  
   复制链接 |   

  吹管乐“咚咚喹”,在湘西土家族地区,特别是湘西自治州龙山县的靛房、坡脚和他砂乡十分盛行,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吹奏。

  “咚咚喹”的制作,是用小手指粗的小山竹一节(长约四至五寸),竹头一端留竹节,竹尾一端不留节,在留节一端用力削一簧片发声,离簧片后的竹管上割三个孔而成。吹奏时将簧片一端含在口中吹出声音,左右两手拇指抵住孔底,一手的食指按住簧片后的第一个孔上,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或无名指)按住另两个孔。尔后,用口吹出声音,所按孔的手指依“咚咚喹”的曲牌有节奏地按、放各孔,吹出悦耳的音乐。

  “咚咚喹”的起源时代,因未见有史、志记载,暂未考证出来。据研究土家族民间音乐专家田隆信(龙山土家族)先生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土王率土家兵抗击敌军侵犯时,打了几天几夜大战,由于敌众我寡,土家兵被困于凤凰山,眼看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时,土王便令将士们尽情地娱乐,派士兵从山上砍来很多小山竹做成乐器,号召人人吹奏,以鼓舞士气。顿时,山上乐声四起,营中军威大振,敌军听得入神而放松了警惕。土王乘机命令士兵奋起抗敌,冲下山来与敌军英勇搏斗,打败了敌军,土家山区得到了安宁。后来,人们就将这种能鼓舞我军军心,涣散敌军斗志的乐器起名叫“咚咚喹”。这与土家族古代先民“赛人(板楣蛮)”在打仗时,以歌舞鼓舞自己士气,迷惑敌军心神而打胜仗的情形相似,说明“咚咚喹”也是源远流长的一种乐器。由于“咚咚喹”有就地取材制作、音质清脆悦耳的优点,深得土家人的喜爱,世代相传,久盛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深得音乐工作者的重视。从民间搬上舞台,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吹上了北京,吹出了国门。从土家山寨民间乐器的一枝鲜花,成为世界乐坛一朵奇葩。

  “咚咚喹”虽得土家人的喜爱而世代传承,但也有不准在屋里吹的禁忌。由于吹奏“咚咚喹”时有些曲牌的音调听起来似乎有“农细乃,农细乃”之音。“农细乃”是土家语,汉语译为“年成不好”之意。土家族的老人们认为:在屋里吹“咚咚喹”,怕年成不好,便规定:不准在屋里吹,只准在屋外或野外山上吹。这个规矩,久而久之,“咚咚喹”成了少年儿童们在山上守牛、打柴、扯猪草时娱乐的一种玩具了。
 

   [编辑:刘芳]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猛洞河景区  土家族民风民俗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