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翻过的历史 清代达赖与班禅的三次朝觐

翻过的历史 清代达赖与班禅的三次朝觐

2010-9-27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西藏文化网   作者:索文清
   复制链接 |   

   六世班禅的这次朝觐,是继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后,西藏政教领袖与中央皇帝的又一次接触。它反映了乾隆盛世清政府与西藏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和加强。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形成的君主情谊及彼此间的谦恭信任成为一代佳话,为人们传颂。六世班禅朝觐期间每次敬献皇帝的贡品礼品种类很多,仅存下来的,至今在北京台北两地故宫博物院,北京的雍和宫和民族文化宫,承德的避暑山庄博物馆都有收藏。它们是这段历史最直接最有价值的真实物证和记忆,弥足珍贵。这里按照进贡的时间顺序将这些贡品介绍于后:

  一、 大利益铜铃杵

  现由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铜鎏金。铃高20厘米,口径10厘米,杵长12.4厘米,宽4厘米。铃的柄端铸有五佛头,表示警醒世人,觉悟有情;杵的两边各有五股,表示五佛五智义。铃杵合在一起,表示阴阳和合,定慧兼备。两件法器均为西藏作品,由连体木盒盛装。盒内白绫上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标记:“班臣额尔德尼恭进大利益铜铃杵”。这是六世班禅初到热河进献的贡品。

  二、 象牙嘎布拉法鼓

  现由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鼓长15.2厘米。宽13厘米,高8.4厘米,重595克。鼓身为象牙所造,鼓箍镂花,镶嵌9颗大宝石,26颗小宝石,坠三角形金扁盒一个,盒边缀有10条颜色各异的丝带,每条丝带穗尾都串有红宝珠。鼓面绘有舞龙一条,造型别致。法鼓盛放在园盒里,盒盖里层黄绫上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写有:“班臣额尔德尼恭进大利益象牙成造嘎布拉法鼓”。法鼓同上件大利益铃杵,可能是六世班禅同一时间恭进。

  三、 嘎布拉碗

  椭圆形,银鎏金,长21厘米,宽20厘米,高21厘米。碗体由镶金边的人头盖骨做成。嘎布拉,是梵文 Kapala之音译,即指颅骨、天灵盖骨。嘎布拉碗,是藏传佛教高僧修最高密法无上瑜伽密举行灌顶仪式时所用的法器。碗盖的四周与上方,浮雕着吉祥花纹,碗托底座为三角形,每角有一人头骷髅形雕饰。碗里周边用梵文刻有“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碗托三角形底座下面,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刻有:“乾隆四十五年,班禅额尔德尼进”。此碗现收藏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四、 镀金马鞍

  长67厘米,马鞍因是六世班禅亲乘,每个部件作工都十分精细,用料考究。鞍桥、马镫均为铁镀金,上面镂空雕錾龙纹杂宝图案,雕琢细密,玲珑剔透。鞍垫分两层,用明黄织缎和藏毡制成,上锈深浅两色云龙祥轮,整体造型庄重大方,工艺精良。西藏过去交通均以骑马代步,马鞍当必不可少。给朝廷的贡品中少不了鞍马。这次六世班禅将自己所用马鞍敬献皇帝,祈愿皇帝功业千秋犹如骏马驰骋,一日千里。这副马鞍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鞍上拴有黄签,上写:“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班禅额尔德尼进铁镀金玲珑马鞍一副。”为班禅到热河第五天进献,后移至北京紫禁城。嘉庆皇帝曾以此马鞍作过他的御用鞍。

  五、 右旋海螺

  长10.8厘米。海螺是藏传佛教常用的法器。是法会时吹奏的乐器之一,平时供于佛堂。因海螺螺纹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极为稀有,故此海螺被视为珍品,代表法音,有大法力可消除众生罪障。据说,渡江者若供右旋螺于船头,便会风平浪静,平安到达彼岸。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六世班禅在热河恭庆万寿递丹书克进单,上记30种贡品中,就有海螺一个。现此海螺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用鞔皮方盒盛装,盒内贴白绫一方,上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乾隆四十五年,班禅额尔德尼所进大利益右旋海螺,护法渡江海平安如愿,诸事顺成,不可思议功德”。

  六、 内填珐琅嵌宝石盖罐

  罐高16.4厘米,口径12厘米,为珐琅器物中之上品。罐身呈圆形,有托座,均为绿地,上布满红花,色泽鲜艳,工艺精致。罐内贮有藏红花。藏红花是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一种菊科植物,一年生草本,夏季开花,呈管状花形,橘红色,晒干后味淡香。藏医以此为药,有活血、祛痰、调经功能,也是绘卷轴画唐卡所需之颜料。寺院僧人常以此花浸泡水中,做成清香甘露圣水用于佛教仪式中。藏民把藏红花视为珍贵药材,也作礼品馈赠亲人。盖罐现用鞔皮盒盛装。盒盖内贴白绫上书:“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二日,皇上赐班禅额尔德尼丹书克,回进嵌宝石金胎绿珐琅盖罐一件,内贮藏红花”。查北京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有这样一段记录:“八月初四日,太监鄂鲁里交嵌红绿玻璃松石垫子螺丝廂海螺奔巴壶一件,嵌红蓝玻璃垫子金胎绿珐琅盖罐一件,嵌红蓝玻璃垫子金胎绿珐琅靶碗一件,随金胎绿珐琅托座一件。传旨著各配鞔皮画金套盛装,俟得时交中正殿,写八月初二日班禅额尔德尼呈进四样字说语,用白绫签子。钦此。”可见,这件金胎绿珐琅盖罐是与奔巴壶、靶碗一起同时进献的,现仅看到这一件,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七、 唐卡

  唐卡为藏语音译,是一种藏式卷轴画,通常绘于布帛与丝绢之上。幅面大小不一,表现题材广泛。多为宗教画卷,又有历史民俗画卷。宗教画多绘佛本尊像、祖师像及各种护法神、菩萨、度母像等。唐卡多悬挂在寺院殿堂中或百姓家里,是人们虔敬的宗教物品。此次六世班禅献给皇帝的贡品中,唐卡数目据载有80余幅,从中现可以见到的四种是:“六臂积光佛母画像”、“文殊菩萨画像”、“威罗瓦金刚画像”、“上乐王佛坛城图”。四幅唐卡均为布本彩绘,藏画画风特点突出,色彩艳丽。其中“六臂积光佛母画像”一轴,还是历世班禅在扎什伦布寺供奉的圣物,这次也携来内地呈进给皇帝。四幅唐卡的背面,均有汉、满、蒙、藏四体文字款识。前三种的款识为“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七日,班禅额尔德尼进丹书克供奉”。后一种“上乐王佛坛城图”款识是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八日,热河紫浮念经,班禅额尔德尼恭进画像上乐王佛坛城一轴”。从款识记录的时间看,前三幅唐卡是六世班禅在乾隆皇帝举行万寿庆典当天敬献。现四幅唐卡均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八、 释迦牟尼佛像

  铜镀金。高26.7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佛像左手托钵结定印,右手结降魔印,全跏跌坐。单层仰莲座,座下是三足底座,各角嵌有绿松石。佛身薄衣贴体,四肢粗壮有力,面部表情庄严静肃,眉间镶有绿宝石一颗,整体造形显印度帕拉风格特点。佛像底座上贴签,写有四体文字款识:“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皇上驾幸扎什伦布(即须弥福寿庙),班禅额尔德尼恭进大利益扎琍玛释迦牟尼佛”。查故宫内阁起居注,确有“八月二十四日,上诣须弥福寿庙拈香”的记载,推测佛像定是皇帝拈香时所献。

  九、 扎什琍玛释迦牟尼佛像

  铜镀金,高60厘米,体积庞大。此佛后有背光,全跏跌坐于双层莲台上,头戴五叶宝冠,两耳坠方形耳饰,佛冠与耳饰上有多颗红绿宝石镶嵌,两眼下视,面部表情庄重,瘦身饰连珠璎珞。此佛是六世班禅到京后,于九月十三日应邀进宫朝拜皇家佛堂,亲至宁寿宫梵华楼礼佛念经时敬献。据北京故宫王家鹏先生介绍,梵华楼内收藏着六世班禅进献的各类佛像有9尊,此释迦佛为其中之一尊。其他佛像尚未得见。

  十、 《白伞盖经注》、《白伞盖仪轨经注》

  两部佛经长50厘米,宽12厘米,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书写,分为四部,用木匣套装。木匣上刻:“班禅额尔德尼所进白盖伞经注”。汉文佛经首页封面上写有“薄伽梵白伞盖佛母奉献修持如意甘露瓶成就仪轨经”。末页书:“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上旬毂旦”。两部佛经,现均藏北京雍和宫佛堂内。

  十一、 铁钵

  高16厘米,口径17.5厘米,重500克。钵是藏传佛教僧徒的用器。此钵体轻壁薄。口大底尖,用特殊金属材料制成,发蓝色光泽。现珍藏于北京民族文化博物馆。钵以园盒盛装,盒盖里层签上书有汉、满、蒙、藏四体文字:“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班禅额尔德尼在宁寿宫念经,呈进利益铁钵一件”。这是六世班禅圆寂前五天,最后一次进宫在宁寿宫念经时进献的物品,同时进献的还有嘎布拉念珠一盘,火枪一支。

  十二、 嘎布拉念珠

  念珠是藏传佛教信徒配带念经佛具。这串念珠用颅骨磨制而成,色泽黝深,做工细密。念珠在四等分处各用四个大珊瑚球相隔,佩有穗带。这种念珠当属佛教器物中最贵重者,只有高僧才配使用。它是六世班禅在圆寂前五天,在宁寿宫念经时,和上述铁钵一起同时进献。原置供于养心殿,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念珠用方木盒盘盛,盒盖内贴白绫,上写汉、藏、满、蒙四体文字为:“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班禅额尔德尼在宁寿宫念经,呈进嘎布拉念珠一盘”。

  十三、 火枪与火药匣

  在朝觐的贡物中,尚有火枪火药是特殊的一类贡品。六世班禅在圆寂前五天,进宫在宁寿宫念经时,与上述铁钵、嘎布拉念珠同时进献。此枪曾于北京故宫梵宗楼收藏。火枪拴有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黄签,可资佐证。上写:“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班禅额尔德尼于宁寿宫恭进,西竺火枪盛贮铅弹火药,嵌珠锦囊鱼式烘药器一分”。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六世班禅呈进的部分贡品。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入觐  格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