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民风民俗 > 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 娄底民风民俗

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 娄底民风民俗

2010-5-27 14:34:53   网友评论来源:经网旅游  
   复制链接 |   

         拜 寄

  汉族、土家族、瑶族生育习俗。流行于全省各地。小孩娇嫩或体弱多病,为保其长大成人,常将小儿寄拜给人或物做干儿、干女,以彼命之福泽或坚实保小儿安康。拜寄于人的,或选大福大贵的人,借助其福大命大庇护小儿;或选极贫之乞儿、乞婆,借助其贱命抗灾疾力量强庇护小儿。拜寄给自然之物,往往选坚强、长久之物,如水、石头,希望如水长流,如石坚硬。一般拜寄何物,便给小儿取乳名为此物名称。

  所拜寄之动物,老了不能杀、要礼待让其老死。拜寄于人时,要送一定的礼物,焚香秉烛行寄礼。拜寄山石、树木或动物时,要焚香烧纸,摆肉奠酒,燃放鞭炮。逢年过节,拜寄于人需要看望,拜寄于物需要拜祭。

  洋溪民间舞蹈

  风俗舞 

  民俗舞优秀传统节目有《蝴蝶戏媒》、《采莲船》、《渔翁戏蚌》、《老汉背妻》、《踩高跷》。《蝴蝶戏媒》通过一旦一丑三逗、三扑、三捉等舞蹈动作和幽默的哑剧表演,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向往。《采莲船》道具为竹木扎小船,中拱船篷,四周贴花涂彩,下饰绿绸。一扮旦角,立船舱握舷边摇摆,一扮老汉在后荡桨。以八音锣鼓伴奏。《渔翁戏蚌》由二人表演。一扮蚌壳精(少女妆),一扮渔翁。以八音锣鼓伴奏加弦乐为音乐伴奏。舞蹈语汇大意:渔翁下海捕鱼,意外发现蚌壳精;欲捕之,旋遭戏耍,三次被钳;最后蚌倾心渔翁,定情结缘。《老汉背妻》一称"假背真"。由一人表演两角色,整个化装好像老汉背着他的妻子,体现老夫妻互相关心。《踩高跷》表演人数不定,均足扎木条,高三、四尽至五、六尺,化装居传统戏曲中的角色,如《十八相送》、《水淹金山》等。 

  龙舞 

  龙舞有布龙、草龙、板凳龙、干龙船等数种。春节、清明城乡龙舞盛行。龙头大的叫狮子龙头,小的叫草龙头。舞龙时,龙前的大锣大鼓、龙后的龙钵锣鼓(或八音锣鼓)演奏造气氛。布龙用五彩布料罩于多拱竹架龙骨上,长数丈,每拱分别由一人执掌。草龙用稻草扎成,比布龙短小,舞法如布龙。板凳龙从益阳、常德传入,流行于洋溪镇。用长凳一端绑龙头,一端扎龙尾,四人各举一凳脚,前后翻滚转动。后改用布做龙身,龙头装木柄二,龙尾装木柄一,由三人各握一根。表演时,配打击乐,奏小调曲。干龙船亦流行于洋溪一带。其道具是龙船上的木龙头。每逢端阳龙舟竞赛后,余兴未尽,入夜将木龙头取下,人手各执一个,走街串户舞耍、比赛。由于道具太重,所以,舞蹈动作较简单,仅“单毛舞”、“双手舞”两种,步法也只有“左右上步”。

  狮舞

  从饰形与演技分,有肉狮、毛狮、文狮、武狮等几种。民国初期多肉狮、文狮,民国末期多毛狮、武狮。文狮表演“母带子”、“舔毛”、“打滚”、“玩球”等;武狮表演扑、跳、翻、腾等表现力度的动作,技艺精湛者两桌相叠亦能跳上蹿下,双狮可同桌表演,其舞蹈徒刑有“白马现蹄”、“太公钓鱼”、“观音坐莲”等。民国20年后,县内还出现高脚狮舞。一人表演的布袋狮舞又称为“耍毛狮子”。  

【分页导航】
   [编辑:刘芳]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娄底民风民俗  紫鹊界梯田  梅山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