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民风民俗 > 哈萨克民族风情:草原上的毡房(图)

哈萨克民族风情:草原上的毡房(图)

2010-10-21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那提拉景区  
   复制链接 |   

  毡房,哈萨克语之为称“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它是哈萨克族先民的重要创造。

  毡房的历史

  几千年来哈萨克族是逐水草的游牧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就创造了毡房,以便于其游牧迁徙。远在西汉时,远嫁至乌孙的细君公主就说其生活是“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穹庐就是指的毡房,从中可知,毡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毡房的类型

  哈萨克族的住房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春季、夏季、秋季住的毡房,另一类是冬天住的土房或木房(俗称“冬窝子”)。毡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占地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由于春、夏、秋三季牧场的经常迁徙,因此牧区的哈萨克牧民一年要搬十几次家,必须有易于拆卸、携带的房屋,才能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毡房的特点就是携带方便,易于搭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整个毡房和生活用具,用毛绳绑扎停当,几乎每户牧民都练就了一手 “绑驮子”的绝技,在崎岖山路的长途颠簸中,也毫不松散。到了目的地两个小时左右就可搭起来。如果毡房选择的地方不太合适,只要几个人抬起来,摆到合适的地方就行了,因而毡房可以十分恰当地称之为哈萨克牧民的活动房屋。

  毡房的大小决定于房墙块数的多少,一般分为四种:简易小毡房,4块、6块、8块房墙的毡房。简易小毡房,哈萨克语称“阔斯”(kos)。这种小毡房为圆锥形,没有房墙,房杆是直的,用数十根木杆斜撑而成骨架,木圈顶一般是正方形或圆形,房杆直接插入木圈顶的洞眼内,房杆周围不围芨芨草墙篱,只围帲毡。这种小毡房轻便,易于拆卸、安装和携带,只是里面空间太窄,住人不多。多用于转场途中的临时住房,特别适用于野牧骆驼、远征、打猎和游览等。

  毡房以4块房墙为最多,一个小家庭,有4块房墙就够用。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多住8块或8块以上房墙构成的毡房。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毡房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