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历史之谜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东山自古就有诸多谜,有的是一事多说,有的是不同说法争论不休,有的人名蛮响却不明身世,也有的以讹传讹,导致历史上的错误。
胥母山与胥毋山
胥母山是东山有名之首称,说的是在公元前500年,我国春秋时期吴相伍子青之母奔吴隐居东山搓湾,伍子肯为迎母周游于太湖东山,其时东山尚无正式名称,为纪念伍子胥迎母之盛事,才以伍子胥母命名为胥母山,从我们东山人来讲,胥母山作为东山第一次有自己的地名而感到骄傲,东山的搓湾村,原来无村名,就是因为传说胥母曾定居于此,教化村民用木作槎而才有槎湾之名。而后东山又出现了祭祀胥母的胥母祠、胥母殿。然后有人提出,不是胥母山而是胥毋山。在以往的部分志书中王鏊所作的“姑苏志”称胥毋山,可在他另一部著作“震泽篇”中不称“胥毋山”,而称“胥母山”了。其他志书中有称胥毋山的。同是《吴县志》清乾隆版的称胥毋山,而康熙版的《吴县志》却称胥母山还收录了伍子青迎母之说。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据说:我国古代毋与母是通用的,我想不管通不通用,不要再为毋、母而争论不休了。争来争去,古籍还古籍,不可能再去把古书中的毋改写为母,也不会把母去更正为毋,所以我赞成在写胥母山时加个括号又称“胥毋山”。
东山
炼丹灶的二种说法
东山吴山地区,古有炼丹灶之说。据《太湖备考》古迹栏目介绍,有“蔡仙丹灶,在武山石上,石广袤数十丈,上有圆穴径尺余,横石中连,可置釜鼎; 下一穴,圆径如上,高倍之,能容束薪”。说是西汉蔡经曾在此炼丹之典故,所以武山一带,曾命名过蔡仙乡。而在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进士监察御史贺元忠为洞庭东山葛氏宗谱作序中又写道,“震泽之蔽有莫厘者,高逼云汉,而武峰亘其南,山水幽胜,有神仙之旧踪。而葛洪之丹灶炼塾在焉,环山皆湖,广数百里若不与人世通人烟者武峰,自葛翁去而仙也”。“葛万五公者随高宗南渡见三吴山水佳丽,欲卜居其间,至武峰曰:此地可以培我后大,吾宗兼之昔人(指葛洪)丹灶炼塾尚在,遂占籍拓基开壤树桑艺谷,不数十载食指渐繁,俨然巨室。”
参照以上两种说法,共同点是东山有炼丹灶于武山,只是说法不同。前者是根据孔贞行《蔡仙丹灶记》是后汉有蔡经在武山炼丹,《太湖备考》(1985年1月新版,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第282页指出“庐熊《府志》云:颜鲁公(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王方平过括苍蔡经家。今台之仙居苍洞之阳有经故宅,为隐真宫。若载蔡经宅于苏杭二郡,似与鲁公所记不合。按,此则丹灶似附会。”另据《中国人名大辞典》(由减励和编制,商务印书馆出版,1921年版,1980年11月由上海书店印行第一版)第1533页说:“蔡经遇王方平,得道去。后十余年还家,云七月七日王君当来,及期,方平至,既见经,即遣人与麻姑相闻。须臾麻姑来,经举家见之”,此说与颜鲁公所说一致。显然正如新编印《太湖备考》编者所按,说蔡经炼丹灶是有些附会之意。孔贞行明代东山人,当时的作家。所撰《蔡仙炼丹记》依据不详。而后者是东山葛氏宗谱所述,还有明代赵宦光为葛氏赠言“地因姓名,坐以仙著”,又有明代早期东山名人吴惠、贺元忠、姜节以及王鏊等相继为谱作序为证。重修灵源禅院碑记中有寺之右“有当年葛洪古迹”之说。清版《太湖备考》却未提及葛洪炼丹之事何故?我们也不宜求全责备,知道有此事就行。葛洪(284-364)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玄从孙,少好神仙导养之法,从葛玄的弟子郑隐受炼丹术。《抱朴子·内篇》具体地记载了炼丹的方法,为现存历史时期较早的炼丹术著作。
甘山岭与干山岭
《太湖备考》载有干山岭,岭下有干将军教场。其古宅类中有干将军宅,即兴福寺寺基,梁天监二年(503)干将军舍宅建寺。旧时,干山岭东南道口东侧有横石条嵌在坎头上,上有“甘山岭”三字,传说是甘宁将军在此操练过兵丁,故日“甘山岭”。“干山岭”与“甘山岭”仅一字之差,说的都是有将军在此带兵操练。至于说干将军是谁,哪朝哪代的将军,却无从查考。说是甘宁甘将军吧,也仅是传说,而少文字记载。可是东山干(甘)山岭倒是自古以来出入于前山杨湾的必经通道,一直是小有名气的地方。
莫厘峰莫厘将军
莫厘峰是东山最高的山峰,因莫厘将军而命名。这说明在当时莫厘将军应该是东山显赫一时的人物。可是至今为止,有关莫厘将军的身世,可以说是空白。为纪念莫厘将军,东山有关史书有过多次记载,莫厘峰便是其中之一。东山又称莫厘山,但此称呼可不出名。东山新庙‘日旧有圆极宫前大榆树下,有隋朝莫厘将军墓。法海坞法海寺由莫厘将军舍宅所建。也幸亏从《重建法海寺记》一文中,可找到一点有关莫厘将军史迹的线索。《重建法海寺记》由明时宣德丁未年(1427)进士、亚中大夫三品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东山人吴惠所撰,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寺居苏之吴县洞庭东山莫厘峰之下,山势秀拔,群峰下绕,茂树长林,弯深奥邃,一尘不到。而有清白二泉之灵异,寺独据其胜焉。考寺之始创于隋义宁中,相传莫厘将军捐宅为寺。”这里关键是“始创于隋义宁中”。据查隋义宁为隋朝晚年流亡小朝廷,是恭帝杨侑的年号(617-618),即正史中的大业十三、十四年。由此可见,莫厘将军是隋朝人,是在隋朝期因战乱不断而迁能莫究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