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无锡段太湖风景名胜区之无锡人文历史

无锡段太湖风景名胜区之无锡人文历史

2010-6-29 15:58:08   网友评论来源:驴妈妈  
   复制链接 |   

  历史之变革

  市名由来:据《汉书》记载,周、秦期间,无锡境内锡山多锡矿,居民竞相开挖。汉初时锡矿开尽了,故名“无锡”。

  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属会稽郡。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定居生活。
 
  公元前11世纪末,古公父(即周太王)的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市锡山区梅村镇),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太伯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奉立为君主,自号为“勾吴”。 

  周灭商后,因太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太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 

  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春秋时期,吴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上、军事上也十分强大。

  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无锡已有冶铁、铸铜、制陶、髹漆等手工业门类,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技术。六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市场繁荣。无锡成为富庶江南的一块宝地。 

  明清时期,无锡“春豆夏麦,秋收禾稻,中年之岁,亩得三石”,成为全国“米仓一区”。至清代中叶,无锡有“布码头”之称,与汉口的“船码头”、镇江的“钱码头”,并称为长江“三码头”。

   [编辑:刘芳]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太湖无锡段  人文历史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