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会节
每年的农历初七至八月初一日,剑川石宝山上都进行着一次民间自发的朝山歌会。石宝山有如西北地区的“花儿会”,有如彝族地区的“插花会”。歌会期间,青年男女云集于石宝山对调赛歌,老年人们艰苦跋涉到山上的寺庙里拜佛朝山。人们或朝山唱曲,或以曲会友,或互觅知音,或谈情说爱。一时间,石宝山上的多情谷变成了歌的海洋,爱的世界。
七月二十九日,是石宝山朝山歌会正会。当天,从清晨开始,各寺庙里的香客们焚香虔拜,祈求着平安康顺,五谷丰登,在悦耳的钟声、鼓乐声的伴奏下,袅袅青烟透过密林,直上蓝天,这情景令人陶醉,不由自主,把人们的心神引向了另一个神秘的世界,歌会上的朝山活动历史悠久,影响面甚大。
歌会期间,来自剑川、洱源、丽江、大理、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都穿上民族盛装,纷至沓来。方圆十里的山间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一条条五彩斑斓的长龙。来赶歌会的白族姑娘们,打扮得非常漂亮。他们一路上亮开金嗓子,唱起悠扬舒展的白族调。白族小伙子们胸前挂一架别致的龙头三弦,弹响明快爽郎的三弦曲。歌声弦音此起彼落,令人陶醉。
早饭后,对歌台上的赛歌开始,歌手们即兴成曲,或情意绵绵,或激昂慷慨,或机敏灵活,或巧语珠联,直到把对手唱得声嘶力竭,词尽曲衰,最后决赛出当年石宝山上的歌王、歌后。自发参加石宝山歌会的男女老少成千上万,参与唱歌对调的歌手成百上千,歌会白曲内容丰富,场面规模宏大壮观,日本学者工藤龙等到石宝山考究后,称赞石宝山朝山歌会为“白族歌垣”,石宝山朝山歌会,已成为县内招商引资的重要活动载体。
傍晚时分,满山遍野炊烟弥漫,人们用泉水煮香锣锅饭,烹调出一道道丰盛可口的家乡菜。素不相识的来客,只要弹弦开口唱,就被邀请共餐话家常。处处洋溢着山野情趣。
夜幕垂降时,四面八方闪烁的火把和电筒光柱,象流星似的在林中闯荡。庵堂寺院里,花枝树丛间,矗岩巨石下,淙淙山泉边,男女青年弹响铮铮龙头弦,对唱悦耳花柳曲,用歌声交流以火一样炽热的情感,用调子赞美蜜一般甘甜的生活……弦歌鼎沸,通宵达旦。夜晚盛大的篝火晚会上,还进行歌舞活动。
弹弦对调是白族青年谈情说爱的巧妙方式。石宝山歌会正是他们互相认识结交,以此择偶的好机会。“对歌”不但唱情,也比智慧。要求即兴创作演唱,一问一答,中间不能停顿。谁接不上唱词,或所唱的唱词不合韵,就得唱败了。高明的歌手对唱几天几夜也难分高下。
石宝山歌会是情歌的海洋。许多质朴真挚的石宝山传统情歌,是白族人民口头创作的艺术结晶,经过几代人的传唱,不少佳作至今仍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
歌会的由来,有不少神奇的古老的传说:石钟寺旁如钟的巨石,原来是一口金钟。远处飞来的恶龙口吐烈焰,把金钟烧成石钟,于是灾情难濒临白族山寨。以沙溪坝子里的情侣阿石波和阿桂姐为道的十姊十妹十“夫甲”(老友)串动千对歌手,云集石宝山日夜对高赛歌。歌声终于使恶龙魔法失灵,但他俩不幸累死在石宝山。为纪念他们,并防止恶龙再来作孽,人们每年都上山对歌,相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