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历朝历代都是如何严厉惩治挖坟掘墓的?

历朝历代都是如何严厉惩治挖坟掘墓的?

2011-1-24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凤凰网历史  
   复制链接 |   

  历代除有法律和制度以保证墓葬安全之外,社会舆论也是一种强有力保障的武器。各个时期的文献中可以看到不少有关盗墓者遭遇恶报的志怪故事。

  例如《异苑》卷七写道:苍梧王士燮,汉末死于交趾,埋葬在岭南边境,这座墓葬经常浓雾蒙被,屡经动乱,没有遭到发掘。晋兴宁年间,太原人温放之 任刺史,“躬乘骑往开之,还即坠马而卒。”交趾太守温放之“乘骑往开”苍梧王士燮墓,亲自指挥盗掘,回程即“坠马而卒”。这一故事告戒人们盗墓行为的会遭 报应。

  《博异志》有题为“杨知春”的故事,说开元年间,有盗墓团伙十人发掘一古墓,“发一丈,其冢有四房阁:东房皆兵器,弓矢枪刃之类悉备;南房皆缯 彩,中奁隔,皆锦绮,上有牌云:‘周夷王所赐锦三百端。’下一隔,皆金玉器物;西房皆漆器,其新如昨;北房有玉棺,中有玉女,俨然如生。绿发稠直,皓齿编贝,秾纤修短中度,若素画焉。衣紫帔,绣袜珠履,新香可爱。以手循之,体如暖焉。”盗墓者进入墓室,“各取其锦彩宝物,玉女左手无名指有玉环,贼争脱之。 一贼杨知春者曰:‘何必取此,诸宝已不少。’久不可脱,竞以刀断其指,指中出血,如赤豆汁。(杨)知春曰:‘大不仁。有物不能赎,卒断其指,痛哉。’” “众贼出冢”后,憎恨杨知春的劝阻,“共欲杀之”。然而,“一时举刀,皆不相识,九人自相斫,俱死。”故事所说墓中“有四房阁”的情景,除所谓木签文字 “周夷王所赐锦三百端”可能出于想象外,大多与考古发掘所知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分类放置的情形相符合。故事的主题,是参与盗墓特别是行为过于残虐者,必定 难逃恶报,“一贼杨知春者”之所以“获存”,正是因为略有恻隐之心,对于盗墓罪行有改悔之意。

  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述僧人杨琏真珈盗掘宋帝王陵,“凡得金钱之家,非病即死。”“方移理宗尸时,允泽在旁以足蹴其首,以示无惧。随觉奇痛, 一点起于足心,自此苦足疾,凡数年,以致溃烂双股,堕落十指而死。”这起重大盗掘事件的发起者天衣寺僧福闻也遭到报应,“天衣闻僧者既得志,且富不义之 财,复倚杨髡之势,豪夺乡人之产,后为乡夫二十余辈俱俟道间,屠而脔之。当时刑法不明,以罪不加众而决之,各受杖而已。”

  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六“古墓”条下有这样的故事:宋人名叫张十五的,园中有古墓,因为家境贫困,发掘墓中财物。夜间听到有人说:有几件东西,差点儿被人劫取。张十五第二天又再次盗掘,将铜镜等随葬品洗劫一空。于是竟得“瘇毒”之病,每天狂叫“杀人”,直至死去。

  袁枚《子不语》卷九有“掘冢奇报”条,说到“以发冢起家”的杭州朱某等人于一枯井侧发富人坟,得大石椁,不可开,遂纠同僧人诵咒开椁,于是: “诵咒百余,石椁豁然开”,突然,“中伸一青臂出,长丈许,攫僧入椁,裂而食之,血肉狼藉,骨坠地,琤琤有声。”朱某与盗墓团伙惊奔四散。第二天前往察 视,坟墓全然不见,连那口井也消失了。而寺中确实有一僧人失踪,人们都知道是朱某唤去。朱某遭到控告,后来“以讼事破家,自缢于狱”。袁枚还写道:朱某陈 述盗墓经历,说道:“棺中僵尸不一,有紫僵、白僵、绿僵、毛僵之类。”他所经历的陵墓,有“圈门石户,广数丈,中有铁索,悬金饰朱棺”,以及“朱棺甚 大”,“有四铜人如宦官状,跪而以首承棺,双手捧之,土花青绿”等情形。

  从朱某所陈述经历,确实堪称“以发冢起家”的盗墓专家,而最终遭遇恶报,情形也极端悲惨。当然墓中“青臂出,长丈许”的说法,只能是经过夸张渲 染的传闻。以上这些宣扬盗墓遭恶报的传说之所以盛行,是与社会舆论对盗墓行为的否定分不开的,它与官方法律、宗法制度一起构成了传统社会打击盗墓、维护社会人心稳定的屏障。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