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茅山:道教福地 十万朝山客远来(图)

茅山:道教福地 十万朝山客远来(图)

2010-11-3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中华遗产   作者:心斋
   复制链接 |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茅山每一寸土地下面都堆积着丰厚的历史,浸润着丰富的中国道教文化;每一处建筑都折射、传递着悠久的历史信息。

  “茅山道士”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你一定想像不到如今的茅山有多热闹,想像不出茅山道士有多忙碌。以道教天生的世俗和亲和,我们甚至很难把它和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联系起来。“十万朝山”的盛况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代人对茅山的痴迷似乎有些出人意料,其中所折射出的或许不仅仅是宗教那么简单。

  茅茅山这些年愈发热闹了。

  按理说,一座远离城市的千年道观应该是一个幽静的处所,但茅山在许多时候却偏偏比闹市还要热闹。且不说数以万计摩肩接踵的香客和忙忙碌碌的道士,在古观的台阶上还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名人巨贾或新闻人物,给热闹的茅山平添几分神秘色彩。

  不管香客有多少,也不管香堂里有多热闹,茅山始终像一位大智若愚的老者,宁静而超然。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茅山所经历的沉浮和坎坷实在是太多了,但他依然如此地安详,就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慈爱地包容着一切,仿佛道家大度的襟怀。

  道教和其他宗教原本就是不一样的。当你端详99尺高的老子铜像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亲近和熟悉,不会有作为芸芸众生被俯视的感觉。

  古来道家所讲求的是长生,关注的是人的生命,这原本就是世俗的。

  十万朝山

  “十万朝山非是别,忤逆子孙休见我;一半进香也有功,孝顺儿女皆为你。” 这是茅山灵官殿的一副抱柱联。这副对联原本是劝人向善的,类似的内容在茅山道院比比皆是。如今看茅山香客上香时的盛况,用“十万朝山”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

  如果你在节假日上茅山看看,便能体会到“十万”之数所言不虚。

  如果你是开车上山,在离山顶上的九霄万福宫几公里之外,你就已经可以看见逶迤停靠在盘山公路两侧的车辆,这时候你最好停下来,跟在后面把车停下,然后步行上山。千万不要奢望再往顶上走可以找到泊车的地方,否则想再下来找地方停车可就麻烦了。

  茅山的香火确乎很旺。虽然茅山隶属镇江句容市管辖,但在前来烧香的人中,镇江本地的只占很小一部分。事实上它的位置是在镇江和南京之间,加之千百年来的名气,辐射力早已不受地域的限制。“我们这里的香客和普通寺庙的香客可大不一样”,茅山道士郑治平说,“我们这里的香客大多数是信徒,而不是过路的游客。他们大多数是诚心诚意来上香的,不是游玩一下就再也不来的。”

  茅山的香也很特别。别的地方烧香都是论炷或者论枝,茅山的香则是论捆。卖香的按捆卖,烧香的也成捆地点。不管是粗的还是细的,总之在茅山你几乎看不到一枝一枝烧香的。而且香都很长,成捆的香可以很稳地放在地上,戳在那里差不多有一人高。听香客说,那种粗的香价格可不便宜,贵的可上千元。

  过去每逢农历除夕新春交替的子时,进香人都要抢着向“三茅真君”上第一炷香,这就是所谓的“头炷香”。以前交通不便的时候,四面八方的香客都会在除夕之前赶往茅山,住在山脚下。茅山北麓有一个叫“行香村”的村子便是因此而得名的。现在似乎赶早去抢已经没有用了,因为现在烧香和你给道观捐献的钱是成正比的,据说“头炷香”最高的可达数十万元。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茅山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