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有钱有闲的文化雅玩:古代民间斗茶风俗

有钱有闲的文化雅玩:古代民间斗茶风俗

2010-10-26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中国民俗网  
   复制链接 |   

  古代文人斗鸡、斗蟋蟀的癖好由来已久,在古书中有不少的描绘,对此许多人都很熟悉,但知道古代文人有“斗茶”习俗的似乎就不多了。斗茶,又叫“斗茗”、“茗战”,通常是指每逢清明节后,新茶初出时,各地茶乡所举行的茶品与茶技的比赛。它本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到了元明清时,就已经完全化为民间的饮艺风俗了。

  斗茶的起源

  “斗茶”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北宋时期,海内晏然,统治者实行了重文轻武向文人倾斜的政策,大量的文人在朝廷担任了一定职务,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在当时安定的背景下,这种优厚的待遇、清闲的生活,刺激了文人墨客对茶艺的进一步探讨,同时茶艺的发展又为生活增添了闲雅的情趣,二者互为因果,这便是斗茶风行的内在原因。

赵孟頫《斗茶图》

  据唐冯贽《记事珠》记载,斗茶源自福建建安民间。以福建建安茶农为代表的世俗斗茶,目的是通过斗茶竞选出产贡茶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斗茶的地点选择在山林野外,所用茶品全部是备选贡茶,以饼茶为主,选用斗茶专供的水,器具虽不奢华,但也务求精美。由于贡茶的影响,历代以来从宫廷到市井,都乐于斗茶。范仲淹有首《斗茶歌》说得好: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说的就是斗茶清香四溢的场面。

  斗茶是在品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茶也称品茗,由主人邀请三五知己,品评名茶。但是斗茶作为排列新茶优劣顺序的活动,则与平和的品茗不同,有着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斗”,正是在争斗中逞强获胜之意。曾经有私塾老师以“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来概括斗茶的涵义,因此这种比赛活动可谓非常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在施展各种精细技法和工序之后,将泡好的茶盛在小酒杯一样大小的茶盅内,经过集体品评,在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方面评出俱为上乘者为胜。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时,常有不少的观众在旁看热闹。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观战,特别是当时在场意欲购茶的顾客,更可以一睹为快。

  宋代作为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文人雅士,无不好此,并且著书立说,将其理论化。据宋、明人写的笔记记述,斗茶内容大致可包括: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就是一幅描绘市井斗茶的图景。画中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茶杯品茶的。右前边有一挑茶担卖茶小贩,停肩观看,还有一妇人一手拎壶另一手携小孩,边走边看斗茶。此画中有男人、女人,老人、壮年、儿童,人人有特色表情,眼光集于茶贩们的“斗茶”,个个形象生动逼真,把宋代街头民间斗茶的情景淋漓尽致地描绘在世人面前。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