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有钱有闲的文化雅玩:古代民间斗茶风俗

有钱有闲的文化雅玩:古代民间斗茶风俗

2010-10-26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中国民俗网  
   复制链接 |   

  斗茶之茶的制作工艺

  为了取得斗茶的最佳效果,人们在使用工具、原料制作、斗法技巧上都精益求精,使斗茶逐步发展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美。斗茶时所出现的白色汤花与黑釉茶盏争辉的直观景象,令人赏玩不已。斗茶的步骤一般是——鉴茶、碾茶、煎水、调膏、操作(包括“点”和“击拂”)以及品茶汤。

抹茶

  鉴茶:宋代斗茶所用的饼茶,主要为建安北苑所产,选料极为讲究,加工极为精细。这样的饼茶在制造时,有时为增加茶饼的光泽,要在茶饼表面用油膏加以涂饰,时间一长,表面会有“青、黄、紫、黑之异”,所以需要仔细鉴别茶饼的质量。辨别这种饼茶质量的高低,须“隐然察之于内”,以茶饼“肉理润者为上”。宋徽宗赵佶总结出了三个标准:一、以色辨,要“色莹彻而不驳”;二以质辨,要茶饼“缜绎而不浮”、“举之凝结”,即质地缜密而不松散,拿在手中有一定沉重感;三、以声辨,要求茶饼“碾之则铿然”,可见茶饼质地坚密和干燥,若茶饼中掺入了其它植物嫩叶,用来点茶时,汤中会有纤维状杂物。

  碾茶:上碾之前,先用干净纸包起,捶碎,碾时,要“熟碾”,即细碾,要用力而时间不能过久,且捶碎的茶饼要立即碾用,否则会导致茶汤“色昏”。要将饼茶碾为茶末,要碾茶末,必要用到茶碾,茶碾分碾槽与碾轴两个组件。将捶碎的饼茶置于碾槽之中,手握碾轴顺势左右而动,碎茶饼就在吱吱呀呀的声响中,逐渐化为细碎的茶末。碾后的茶末,再放进茶罗中罗,务求末细,这样得到的茶末如烟尘般轻盈细腻,入水后能浮起,汤花也能匀细凝结,水痕才能长久,也可以“尽茶之色”。

茶碾

  煎水:碾茶、罗茶过后,便要煎水准备冲茶。煎水所用的器具,古人称之为“急须”。急须,即古代所用的水壶,质地多为瓷或石。与唐用的敞口釜不同,宋代一般用细颈的瓶煎水,瓶的边缘有留口,这样一方面便于倒水,另一方面可以依靠水的沸声来辨别汤候适度与否。一般热水烧开后先注入急须,再以急须向茶盏内注水。调膏:看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加工好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调和茶末如浓膏油,以粘稠为度。调膏之前,还须“温盏”,再注入沸水。蔡襄《茶录》云:“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急须

  点:要想创造出斗茶的最佳效果,关键还在于人的操作。主要动作是“点”和“击拂”。点就是把急须里煎好的水注入茶盏中。宋人诗文中往往把斗茶叫做“点茶”,可见“点”在斗茶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执壶往茶盏中点水,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茶面。苏虞《十六汤品》中,有三品“注以缓急言者”,专论点水注汤。这三品为:“中汤”、“断脉汤”、“大壮汤”。“中汤”最佳,“中”是和谐调适之意。“中汤”要求注时有节制,该注时注,不该注时就停下来,注时水从壶嘴喷勃而出,形成水柱,不得断断续续;不注时,一发即收,不得有零星水滴淋漓不止,因而要特别注意持盏腕臂的灵活运转,这样才能注出“中汤”。“断脉汤”,是指注汤时手臂颤抖,一次不能注够适量的水,时断时续,时有时无,如“人之百脉气血断续”,不能达到茶汤“匀粹”的要求。“大壮汤”。当时要求斗茶时一盏中茶末最多不过二钱,一盏所注之水不得超过整个盏容量的十分之六,才算合宜。如果注汤时不加节制,一注盈盏,就破坏了茶末与水、茶盏与水的比例关系,所以叫做“大壮汤”。

  击拂:“击拂”相当于唐代煎茶中的“搅”,但不象唐代用筷子一类东西在茶釜中搅拌,而是用特制的小扫把一般的工具——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手持茶筅击拂茶汤,叫做“运筅”,往返运筅,或击茶汤,或拂汤花。人们进行点和击拂,是一手执壶,一手执筅,几乎同时而击拂稍后,两相配合,以创造出斗茶的最佳效果。在《大观茶论》中,赵佶记述了因点和击拂不当而失败的情况。一种叫“静面点”,一种为“一发点”。“静面点”,就是在调膏时,茶末和水还没有十分交融,就急急忙忙地注水,注水时又不加节制,这样茶膏的色泽就焕发不出来;同时,另一只手持筅击拂水面又太轻,这样茶面没有蓬勃涌起的足够汤花,不能凝结成粥面粟纹那样的效果。所以叫“静面点”。 “一发点”,是边注水边击拂,操持过重,无轻重缓急之别,不懂得指绕腕转地使用茶筅,以致还没形成粥面而茶力已尽,虽然在击拂时也有汤花,但注水击拂一停,汤花立即消退,出现水痕,故叫“一发点”。要创造出斗茶的最佳效果既要注意调膏,又要有节奏地注水,同时茶筅击拂,也要视需要而有轻重缓急的不同。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