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茶与僧常因此相辅相成,声名与共。五代十国蜀人毛文锡所撰《茶谱》记载:昔日有僧,久病不愈。一老翁告以蒙山顶茶能祛宿疾。僧遂于山上筑室采茶,“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疾瘥。”
僧侣对茶艺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除了地理因素,当然还有功利方面的原因。僧人旷日持久地坐禅,正需要某种兴奋剂的支持,而茶恰好具有提神驱眠的功效。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有“疲睡见茶功”的诗句。加上茶树终年常青碧绿,富有生气;茶性净洁,久饮益思;助人寂静斯文,稳健开神,为佛教平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也与僧结下了不解之缘。
南北朝隋唐统一之后,在禅宗率先倡导之下,茶饰、茶贸均呈发展之势。“茶圣”陆羽就曾当过和尚。在他所著的堪称世界第一部茶叶科学经典著作《茶经》中,将南北朝时敦煌人单道开坐禅“不畏寒暑”,归之于饮茶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