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干燥,冬季平均气温零下15℃到零下30℃,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中生存恐怕是其他地区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在长期的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从竭尽全力开山凿洞抵御严寒到随心所欲利用冰雪资源制作冰灯、雪雕,东北人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征服自然的过程,并随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冰雪建筑文化。
东北的冰雪建筑是起始于地下的。东北的古代民族为了在寒风凛冽的冰天雪地中生存,“常为穴居,以深为贵。”用九节梯子下到洞穴之中,在洞中生一火盆,周围铺着树枝、柴草或皮张来抵御风寒。但由于地下采光和通风条件差,人们开始利用木材和一些毛草,从深地下走到浅地下乃至地面,赫哲族早期居住的“地窖”、“马架子”就是此类过渡性住所。直到辽代女真族开始,东北人的祖先们才正式从穴居转变为在地面上建筑房屋居住,并辅以火炉、火墙、火炕等取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