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韶山的历史文化 韶山的尚武精神

韶山的历史文化 韶山的尚武精神

2010-6-4 15:18:42   网友评论来源:毛泽东遗物馆  
   复制链接 |   

  舜帝之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思想家,乃至平民百姓奉为圣明,推崇备至,并将他所处的社会,视为理想境界,是因为,舜是仁、智、义、美、慧的化身。他身体力行,为播施文明之种,呕心沥血,竟至于死在苍梧之野,有家而不得归;同时,他之治天下,不是用武力,而是以仁智,以音乐来教化。孔子在极力赞赏《韶乐》之后,“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为何孔丘极力称道《韶》,而对《武》却有微辞呢?原来,《武》是周武王时的乐曲,表现武王伐纣,建立周的内容。显然,在这位儒家创始人看来,它是不尽符合仁义精神的。

  从美学角度看,《韶》是优美之乐,《武》为壮美之乐。令人称奇的是,韶山世风,对这两种美,都持赞赏态度。

  在韶山,沉积着一种由来已数千年的尚武精神,这是继《韶乐》的善美精神外,又一种新的精神。韶山冲有一个关于“关圣帝君”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蜀国大将关云长,纵马横刀,行至小韶山,但见韶峰苍翠,韶水清淳,正惊疑于山环水绕之间,突地从西侧从林中,窜出猛虎,一口咬死部将,关羽大吼一声,拈弓搭箭,老虎应声倒下;关羽走过去,从虎身上拔下那箭,甩向东南。

  关公所遗之箭,即毛泽东故居北侧的弓箭山,被射杀的老虎则化成了对面的虎形山。韶山冲的人们,为了纪念英雄,在小韶山上造关公庙,内塑关羽神像;山边小溪上也架起一座关公桥。

  关羽是否真的到过韶山冲?

  从地理位置来看,不是没有可能。韶山,正处在由巴蜀到荆楚的捷径上,而且,荆州重镇长沙城,恰在其东北百里处。关羽领蜀军,曾数度与东吴军大战长沙,想来,距长沙不很远的韶山,受战争影响也当在情理之中。

  对此作为佐证的是,1985年―1988年,湖南省博物馆、湘潭市文物队,在韶山发现了25处之多的东汉墓,在传说中的关羽射虎之地即韶山冲新塘山(在关公桥西半里),就发掘了一处东汉墓。

  从出土的剑、铁斧、铁斧架等许多兵器来看,墓主很多是战死沙场的武士!这证明东汉末年,吴、蜀两军很可能曾大战于韶山一带,以至于战死者的遗物,留存到了1900多年以后的今天。

  从东汉开始,韶山不再只有比较温和、善与美的《韶乐》声声了,而增加了《武》的杀伐之音,也就是说,韶山乡土文化中添入了尚武精神!这种精神,随着以后军队的来往,战争的发生,乃至韶山人的亲身加入而日趋浓郁。试举例言之:

  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出广州至湖南,由湘乡经韶山往常德;

  元末,湘乡人易华造蒙古人的反,杀了知州王文彪,其势发展至邻邑四十八寨,韶山属其中(韶山有黑石寨、罗仙寨等名);

  明初,朱元璋派大军血洗湘中,以报易华助陈友谅之仇,韶山也深受其害;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经韶山往湘东北;清军曾遣兵扫荡狮子山,将隐居山中庙内的明朝王公大臣尽行杀戳;清咸丰年间,太平军石达开部经韶山往益阳。湘军兴,有上千名韶山人加入其中,数十名战死,数十名官升提督、总兵一类高级文武官员。 

  清末,有何海清、章孝彪、毛麓钟等人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抗击八国联军和推翻帝制、护国护法运动。

  到了近现代,韶山人的尚武精神达到极至,即由最初的痛恨战争到参予战争直至消灭战争,由厌恶强暴到反抗强暴。从反抗的范围来看,由本能地保护一已一身到自觉地参加乃至领导全民族的解放战争。

  从现今在韶山发掘的古墓葬来看,韶山腹地真正有长住居民,是在舜帝离开韶山以后的事,永义乡白玉村的一处战国至西汉时的墓葬证明了这一点。这本也不奇怪,荆楚之地的开发,要比中原地区晚得多,何况韶山其时不过是长沙国湘南县西陲一块弹丸之地。

【分页导航】
   [编辑:刘芳]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韶山文化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