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从一碗白虎汤 窥看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

从一碗白虎汤 窥看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

2011-2-17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凤凰网   作者:王万然
   复制链接 |   

  清朝江苏吴县出了几位名医,最有名的是叶天士和薛雪。乾隆年间,苏州流行大瘟疫,官府设立医局,规定名医轮流义诊。这天,医局来了一名更夫,全身浮肿,皮肤肿成了黄白色。薛雪给他诊脉后挥手说:“病很重,没法治了,回去吧。”更夫出了大门正好碰上叶天士。叶说:“这不是更夫吗?看你这病是由于烧蚊香中毒引起的,你跟我进来吧!”进了医局,叶天士给他开了两剂药说:“不用害怕,吃了这两剂药就会好的。”薛雪在一边恰恰听到看到了这一切,认为叶天士是有意给他难堪,心中又恼又恨,回家后就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扫叶庄”。叶天士听说后也非常生气,就把自己的书房改为“踏雪斋”,从此两人形同陌路。

  后来,叶天士的母亲得了伤寒,叶天士小心翼翼地开了处方,可母亲的病不见好转。这事传到薛雪那里,薛笑笑说:“这种病要是放在别的病人身上,叶天士早就用白虎汤了,而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就没办法了。”薛的一个弟子插话说:“白虎汤性重,他是怕老人受不了。”薛说:“她这病有里热,正是白虎汤症,药性虽重,非用不可。”这些话传到叶天士那里,叶很佩服薛雪的见解。他确实想到了白虎汤,也确实是担心母亲年高承受不了,还是给母亲用了白虎汤,果然药到病除。这件事教育了叶天士,觉得名医更应心胸宽阔,互相学习,就主动登门拜访薛雪,两人重归于好。

  从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对待亲人的“病”,人们总是下不了“猛药”,也就是“太熟悉了下不了手”,这和外科医生不敢为亲人动手术、奔丧的人不敢自己开车是同个道理。因为亲情和道义,感情色彩浓重,使人们对待亲人总是有种顾忌和顾虑,也因担忧和悲伤引发心理障碍。明、清两朝规定:“文官不带父,武官不带母,本地人不做本地官。”之所以规定文官不带父亲赴任,因文官儒质,生怕办大案时严父徇私责难;武官不带母亲赴任,生怕出征时慈母泣泪,影响儿子杀敌之威;至于本地人不在本地当官,无非担心其夹私误政。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回避制度。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