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为什么“十里长亭”泛指送别的地方?

为什么“十里长亭”泛指送别的地方?

2011-2-10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历史网  
   复制链接 |   

  宋朝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及《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晏、许普谢恩辞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长亭,相饯而别。“这里所提到的“十里长亭“,都是指送别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古人把“十里长亭“泛指送别的地方呢?

  亭存在的历史久远,早期的亭并非供观赏用。周朝时,亭是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处所,如《墨子》上载∶“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到秦汉时期,亭成为各地方的治安机构,如《后汉·百官志》载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有亭长持更板以劾贼,索绳以执贼。亭长旧名负弩,改为亭长。或为亭父。“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驿逐渐取代亭制,但之后亭、驿也废弃不用。慢慢的,亭发展为筑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供旅客投宿休息。如《说文解字》上载 ∶“亭,人所安定也。“及《释名·释宫释》∶“亭,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又《风俗通》∶“亭,留也,行旅宿会之所馆也。“同时,有的人也用来作为迎宾送客的场所。

  当时,道路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提供行旅憩息之用。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倪璠·注:“《白孔六帖》云:‘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因此,长亭又称为“十里长亭“,而近城的十里长亭经常是人们送别的地方。

  后来,亭开始出现在中国园林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是供人憩息、观赏的建筑物,多筑在花园或路旁。如凉亭、茅亭…等。到隋唐时期,园林庭院中筑亭已经很普及,唐朝宫殿中也大量出现亭的建筑物。宋朝时,亭的建筑多也更精巧。

  唐朝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及宋朝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中的“长亭“,是指古代供行旅休憩的驿站,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用词。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十里长亭“不断出现,蕴含着离情依依的惜别情愫。久而久之,“十里长亭“就被用来泛指送别的地方。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十里长亭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