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日本生活好,和邻里、朋友、亲戚、同事、上司、客户等打好交道,必须了解日本人送礼的规矩,如果不懂,不仅能把好事办成坏事,说严重点,甚至人际关系也会搞砸。
春天是日本人送礼的一个高峰期。“人无礼,不相见也。”人们诚挚的心意都和送出的礼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如今,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有哪个国家像日本这样送礼名目之多、繁文缛节层出不穷、严格遵循各种传统的国家了。
送礼也得算时间
日本人送礼有很强的集团化色彩,似乎全国一起行动。除了春天入学入社的送礼活动外,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个国民性的送礼高潮是在中元和岁暮。
中元原是从中国的道教而来。道教把一年分成三元,1月15日为上元,7月15日为中元,10月15日为下元。后来,中元和佛教节日结合并流传到日本。在日本,中元节不是法定的节日,但几乎所有的公司、机关和学校都放假。人们携家带口回到故乡,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几乎成了空城。返乡的人们除了上坟烧香、祭拜祖先外,久未见面的朋友也得见见,音信不通的同学也得聚聚;平时给过自己关照的人要去拜访,有商业往来的客户也得趁机问候等等。大家见面聚会的对象、理由虽然不同,但都不能少带礼物。岁暮,指的是年末,不是节日,但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去走亲访友,互赠礼品,联络感情。
除了全国大规模的节日送礼,就是个人间的行为。小孩出生、满月、去神宫认祖归宗,知道的人都得来送礼;等孩子到三、五、七岁的时候,家人要带去神宫祈祷健康成长,别人也得送礼;日后入托、入学、毕业、就业,这些人生的成长阶段都得祝贺。当然,最重要的是结婚,沾亲带故的亲友、知道消息的朋友都得参加送礼。到了退休时,左邻右舍和公司的同事都来庆贺。此外,日本也特别重视给老人贺寿,从61岁的还历大寿,到70岁的古稀、77岁的喜寿、88岁的米寿以及 99岁的白寿———百岁差一的意思,都得大大庆贺一番。当然,除了喜庆的场合要送礼之外,生病、事故、受灾、丧礼等都要送去慰问礼物,不能缺少。
另外,送礼的时间也必须掌握好,如果等别人的生日过了才匆匆送去一件礼物,显然是很失礼的。但也并不是说越早送越好,比如刚刚听说友人的妻子进医院生产,马上买好小孩用品去祝贺,结果产下的是死胎,那就非常尴尬。一般说,生日礼和结婚礼是在当天亲手送去;而生孩子的贺礼则因为事前不知孩子的性别,无法买礼物,同时考虑到产后母子需要静养,大多是在满月后去探望。不过,给入学孩子的贺礼要在开学前一周左右送去。如果听到友人发生不幸的消息时,不能马上赶去送礼,那会显得好像是提前做好了准备似的。
中元和岁暮的礼品在赠送的时间上要注意,中元礼品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15日之间,岁暮的贺礼则要在12月上旬到20日之间送出。这时稍稍送早些不碍事,晚了只会留下坏印象,还不如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