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源远流长 兴隆山地区的悠久历史(图)

源远流长 兴隆山地区的悠久历史(图)

2011-1-12 11:10:33   网友评论来源:壹旅游  
   复制链接 |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历史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近年来连塔乡的马家山(1953)和龛谷峡(1986)先后出土了相当丰富的马家窑、半山、马厂三种类型的陶罐文物,伴有石刀、石斧、石印等,足以证明在距今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及其以后,这块地方就有人类居住活动,繁衍生息,他们是黄河中上游马家窑、半山、马厂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晋十六国(317─420)时期在此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多。唐代以后,兴隆山就成为兵家争战要地,慕容公主曾葬于薄寒山(今马啣山);近年在朱家湾又发现金代石棺墓葬一处(墓碑志及石棺均存榆中县文化馆);元代燕国公蒲察俊后裔葬于兴隆山,称“蒲家坟”。成吉思汗曾以兴隆山为基地,几战西夏,且取得重大胜利;明代连年战乱,兴隆山自东汉以来所有建筑都被焚毁。

  清乾隆年间,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今绛县)刘一明(号悟元子)出家学道,云游四方至兴隆山,立志重修。以道教的虔诚之心,到兰州、临洮等地募化。在金县(今榆中)把总林启明的支持下,经过数年筹集,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开始动工修建。经历十余载苦心经营,次第建成错落有致的殿、阁、楼、亭62座,使风光旖旎的兴隆山又变成一处香火旺盛的“洞天福地”。

  刘一明来兴隆山后,就为其在栖云山修建了住所──自在窝。庙宇修建基本告成,他便隐居在自在窝里,潜心研读易学、医学和道家经典三十余载,先后撰著《三易注略》25卷,《周易阐真》5卷,《孔易阐真》2卷,《道德经要义》1卷,《道德经会义》3卷,《参同直指》8卷,《悟真直指》3卷,《栖云笔记》4卷,《眼科启蒙》4卷,《经验奇方》2卷,《经验杂方》2卷,《指南针》13卷,以及《会心集》、《会心外集》、《修真辩难》、《四百字解》等。道光元年正月羽化(道家用语,意即逝世)。刘一明的著作在清道光以后的道门中广为流传,其道学著作为结集为《道书十二种》,1913年曾由上海江东书局出版,是研究道教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成吉思汗与兴隆山来往平凡,大多数情况是为了战争的需要。古代兴隆山,东为榆中川,水草相宜;西为兰州屋脊马啣山,牧草丰盛。山巅两处火山口积有矿泉水;南北皆为起伏的山丘,绿草茵茵,乔灌木参差相同,构成一个浩大的牧场。因此,起兵戈烽起,戎马征战的年代里,自然成为兵家争夺的要地。

  据考证,1222年成吉思汗大战西夏兵于榆中马莲滩。1226年成吉思汗在攻克了甘州、肃州之后,在阿布尔和草原因追捕野马从马背上摔下致伤,到兴隆山修养治疗,渡过深秋和冬季,伤愈后于1227年春率兵驰聘疆场和西夏王赵元昊搏杀,西夏兵弃瓦川会城(今新营)败逃。入夏时复因健康原因二次来到兴隆山,此时成吉思汗已不能跨马征战,后病情不断加重,车送至六盘山下清水行宫,当年8月病死,亨年66岁。

  成吉思汗英勇善战,为蒙族人民取得政权,立下汗马功劳,被视为民族英雄,一代天骄。死后将灵柩秘密移住漠北,隐葬于不儿罕合勒敦渚山(今肯特山),后裔为纪念这民族英雄,将其遗物收藏,作为遗骨祀奉于鄂尔多斯伊克昭盟的布尔陶勒盖,派专人守护。其间虽经多次战乱但历久不移。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东亚共荣圈和灭亡中国的梦想,避免胁英雄威望挑拨民族关系,1939年将成吉思汗灵榇迁到兴隆山,安放在大佛殿,历经10年。1949年7月又迁往青海塔乐寺。1954年应蒙古人民的要求得将成吉思汗灵榇送回原址。

  本世纪中叶以后,兴隆山曾留下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的遗迹,其中:1941年大书法家于佑任亲手书写“太白泉”碑铭,成为兴隆山人文库中的珍品。1943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在兴隆山临摩兴隆山主要风景图,后交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珍藏,极为珍贵。同年八月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曾来兴隆山。1951年甘肃最早的共产党人张一悟病故后葬于兴隆山。1958年,朱德与夫人康克清来兴隆山,现建有“朱德纪念亭”。1983年胡耀邦曾来兴隆山,题写“陇右名山”四字,现建有纪念牌门。这些历史人物都是匆忙过境,留给兴隆山可资纪念的文物不多。

   [编辑:孙一鸣]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兴隆山  历史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