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古史上的“特区” 湖北十堰市历史回顾

古史上的“特区” 湖北十堰市历史回顾

2010-12-10 10:19:00   网友评论来源:秦楚网  
   复制链接 |   

  1995年—2002年,在郧县柳陂、梅铺镇、刘洞地域先后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恐龙骨化石都说明了恐龙时代的十堰大泽浩淼,水草繁盛,形形色色的恐龙时不时显露峥嵘………物换星移,生物代换。称霸世界的恐龙终因造山运动加剧而完全绝灭!在这场造山运动中,沧海横流,地崩山摧,地球变得面目全非。但是大自然似乎特别钟爱十堰这块“风水宝地”,使之形成了脊岭连绵,河谷纵横,高低悬殊,气象各异的地理特征。地理学上被命名为“中央山系”的神农架原始森林的山野中,神秘的“野人”以及罕见的特异动植物,都说明了在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年的地球变迁。劫难中,十堰地区依然保留了自然的原始状态。

  造山运动造就的大岳武当,巍然耸峙郧阳山区,成为名闻四海的道教圣地!而造山运动所形成的汉江,分割秦巴,贯穿十堰山区,更是孕育远古郧阳人的生命之河!

  恐龙灭绝后,苍山汉水这极其独特而优越的生态条件,又使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十堰这块热土诞生繁衍。百万年的“郧县人”、80万年的郧县梅铺猿人、20万年的郧西白龙洞猿人、10万年的郧县安阳余家猿人、5万年的郧西黄龙洞猿人都证实了十堰独特、优越的生存条件!而郧县境内数十处贯穿人类发展全过程的古遗址,也证明了十堰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

  十堰独特的地理形势,孕育了远古的中国人,产生了辉煌的汉文化。流泽延于今,汉人、汉民族、汉语、汉文化、无不与汉水有关。

  庸麇古国横空独立春秋时代这宜于人居的十堰山水,孕育了史前的“郧县人”。他们以手中的石刀石斧,顽强而艰难地开拓着人类演进的道路。

  历史演进到夏商时代,宜人的十堰山水哺育着两个伟大的部族在此兴盛繁荣——庸、麇古国如巍巍高山控扼汉水,耸峙秦巴!

  庸、麇部落都是由黄帝之孙颛项后裔三苗集团分化而来的南三苗部族。庸在今竹山、竹溪地域统率“群蛮”部族而自大;麇在今郧县、丹江、房县地域统率“百濮”而自强。而庸、麇属地的考古遗址中的发现都处于先进的屈家岭农耕文化时期(公元前2550年一公元前2195年),说明距今四千年前庸、麇就已经在十堰地域生存开发。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尚书·牧誓》记此日:“周武王十一年,以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会诸侯于孟津之上。”说明庸、麇(引文中之“濮人”)是周武王伐商纣的主力军之一。商亡周兴,庸、麇分别被封为伯爵之国,子爵之国。

  其后庸、麇古国依凭郧山汉水的天然地位优势,蓬蓬勃勃强势发展,有烈火烹油之盛。其疆域与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后来竟至于攻略崛起于江汉平原的楚国。公元前611年,庸、麇方国乘“楚大饥”而伐楚。后来麇联盟离异,楚庄王乘马日车亲征,联合秦、巴而后灭麇、庸。

  庸、麇古国灭亡了,但“国破山河在”!庸、麇占国依傍堵河、汉水,勾连鄂豫川陕的自然地理形势仍在;夏商周三代上庸、古麇人创造的丰厚文明仍在;庸、麇人不屈不挠,奋斗图存的精神更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而亘古未变。在此繁衍发展了三四千年的庸、麇人为我们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业!

  朝廷流放贬官的独特地域中国封建社会流放贬谪官员,有海南、岭南、沧州、北漠、辽东、漠河、巴州、黔州、伊犁、房县等地。其中以房县最为著名。

  房县,古称房外、房陵。位于鄂西北山区,处川陕鄂三省交界之地,其境内山林四塞,地势险峻。因此,房县成为流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久、人口最多、贬谪官员品级最高的流放地。

  流放年代最早的是尧舜时期。舜把尧的儿子丹朱从丹水流放到重山叠嶂、山林四塞的房子国(房县)。丹朱死后葬于城西南二郎岗的丹朱冢(一说城北30里尧子垭)。而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流放是秦代。秦始皇十七年(前240年),缪毒叛秦,被秦始皇所杀,余党4000余家流放房陵。接着是吕不韦被免职忧惧自杀后,其眷属和党羽及门下食客、家童等一万多户、数万人被流放到房陵。灭赵国后将听信谗言错杀李牧的赵王迁也流放到房陵。为加强对流放人口的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此置房陵县,属汉中郡所辖。

  其后西汉、唐、五代十国、两宋、明代均有官员流放房陵。其中史书所载流放到这里的王侯就有14位。如西汉之赵王、济川王、济东王、清河王、河间王等;唐朝之梁王、广武王、庐陵王李显、太子燕王、驸马、城阳公主夫妇、广武王、谯王、温王等;后梁刺史惠王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中宗李显。他于弘道元年(683)即位。次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并先后流放于郧县、房陵。李显在房陵蛰居12年后重立为太子,复登基为唐中宗。

  除房陵外,郧县在唐代也迎来了两位王子。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三子李泰因与太子李承乾争权,被贬徙郧县为濮王含恨死于此,葬郧城东郊马檀山。李泰次子李徽于永淳二年(683)也故于郧,葬李泰墓前。后李泰之孙李峤将李泰妃闫婉、李泰长子李欣夫妇俱迁葬于此,形成了唐代京城长安以外最大的皇族墓地。

  李泰死后三十二年(嗣圣元年684),他的侄儿庐陵王李显也被贬黜郧县近一年。后来武则天又把他改徙房陵。

  如此之多的王侯将相与人口被流放到十堰,对本土的汉水文化、神农文化、巴山文化必然产生重要影响,二者的融会和整合也必然形成新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以房县而言,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与思考:

  一是作为中国文化之源的《诗经》,一般入念起来都感觉困难,但房县山民居然可以在唱薅草锣鼓歌时,经常把<诗经·关雎》的前四句加以俗语作为开场白说唱:“关关雎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拢绣(靠近),姐儿见了低下头……”。民国初年j房县人长辈过世,孝子会请两名“诗经童子”念唱《诗经·蓼莪》以代祭文:“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也印证了《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篇大致来自河南洛阳、南阳和湖北郧阳、襄阳地区的论断(蒋立甫《诗经选注》)。至于房县所唱《诗经》歌谣,是产生于本地,还是由流放者所传播,尚待查考。但它实实在在已经“房县化”了!

  二是房县多美女,且个个轻灵飘逸中透出一种与生俱来的高雅端庄气派。这自然有房县青山秀水的滋润,但细细考辨,这众多美女,很可能是流放于此的王侯将相那些美丽非凡的嫔妃妻妾之后裔。

  三是房县多奇特之姓氏。如“戢”姓,非本地人常常不知何读,一般研究姓氏的书籍也未收录。细细查考追溯,相信每一个奇特姓氏都会有离奇的背景故事,很可能是流放于此的王侯将相带来的古姓氏。

  应该说明的是:被流放到此的这些帝王将相,都是朝廷不欲其死的人——对于建都长安的王朝而言,十堰既荒僻又较富庶,离国都并不太远又便于朝廷监视(《旧唐书》记载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李显事时详注:“房州,京师[长安]南1195里,至东都[洛阳]1185里。”)。所以唐代皇了李泰、废帝李显都是被流放于十堰。而欲其死又不便杀的人,则流放贵州、岭南等“死地”。如李世民流放太子李承乾,武则天流放重臣长孙无忌都在贵州,二人也都死于流放途中或贵州。

  明朝中叶的天顺、成化年间,朝政腐败,帝王将相、地方官吏、豪绅竞相鲸吞农民土地和军队屯田,致使中央财政收入锐减。明政府转嫁经济危机于农民,无限制地增大赋税徭役。农民在这种疯狂兼并、繁重赋税的迭加盘剥摧残下,不得已只好背井离乡沦为流民。当时流民几乎遍布国中,尤以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福建为最。而大批流民选择逃往地僻人稀,官禁松弛的郧阳山区。

  郧阳山区在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是红巾军的一个重要根据地。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王朝后,即把郧阳山区列为全国最大的封禁山区,剿杀驱赶当地土著,“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这一方面使郧阳山区的人口大量流失,不利于开拓发展;但另一方面,却使经过元末明初战争重创的郧阳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得以休息恢复。又经百年封禁的自然发展,形成树大林密,弃地肥沃的优越的农耕经济环境,为大批涌入的流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发展条件。

  其次,郧阳山区地处鄂豫川陕交界之地,历来封建统治松驰薄弱,客观上为流民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生存环境。其三是交通便利。汉水及其支流分布郧阳山区,兼历代开通的驿道并未全部荒废。流民入则可进入山大人稀土沃的山林地带;出则沿驿道、河流可至四周的秦蜀、唐邓、荆襄、商洛等地。所以,明成化初年全国有二十余省的两百余万流民来此求生。过着垦田自食,开矿伐木,不纳税,不服徭役的自由生活。使郧阳山区成为明中叶腐败政治下各省流民的一方乐土。但是,百万流民聚集郧阳,一则打乱了封建统治秩序,二则百万之众不纳税完粮,亦给捉襟见肘的明中央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为此,明政府重申禁令,始则驱遣,继则派工部、兵部尚书率兵大规模屠杀。导致郧阳百万流民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流民起义,组建农民政权反抗暴政,影响及于湖北襄阳,河南邓州、陕西汉中等地。全国流民仍如潮水般涌人。当时的有识之士提出,安抚流民,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才是根本办法。无可奈何的成化帝采纳此说,于成化十二年(1476)派右佥都御史原杰赴郧抚治流民。

  原杰于郧阳登记流民共123371户,438844人。于成化十二年(1476)十二月正式开设郧阳府,统辖郧县、房县、竹山、竹溪、郧西、上津六县。并于郧县置湖广行都司,抚治鄂豫陕的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计五十余州县。

  郧阳府及湖广行都司的开设,为十五世纪中后期的郧阳争得了开拓发展的重要契机。设府次年,郧阳新垦土地即达14300余顷。当年烽烟四起、哀鸿遍地的郧阳山区,而后舟揖攘攘,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牧歌扬于四野。成为流民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乐土”。

  而郧县城也因为府治、抚台(湖广行都司)的设置,呈现高度繁荣,成为汉水中上游最大最繁盛的水旱码头与商阜,也渐发展为鄂豫川陕毗连地域政治、经济、军事、商业、文化中心。

  郧阳的一方苍山厚土,接纳了天下万方移民。土著与移民共同创造了极为丰富而深厚的郧阳多元文化。
 

   [编辑:孙一鸣]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十堰  房县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