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实心的北非竹子 天生“黄皮肤”(图)

实心的北非竹子 天生“黄皮肤”(图)

2010-12-10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环球时报  
   复制链接 |   

实心的竹竿

  “嘴尖、皮厚、腹中空。”中国这句古话是形容竹子的,但这个说法到了北非可就“水土不服”了,因为当地的竹子是实心的,而且“长着黄皮、顶着钢针”,实为竹子中的异类。

  最早接触非洲竹子,是几年前刚到北非的时候。那时“马来热”这种疟疾病比较流行,当地人除了给新来的外国人送预防药外,还为每人配发了蚊帐和蚊帐杆。那些看上去黑黑的“木杆”其实是竹子竿。结果记者用了3天就受不了了,原因是竹子里钻进蛀虫,一到晚上就欢快地咬竹竿,吵得人睡不着觉。

  刚听说北非竹子是实心时,记者还将信将疑。为此,苏丹人现场给我折断了一根竹枝,单从折断的过程就能看出端倪来。如果竹枝是空的,理应比较易断,可是那个苏丹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那根并不粗的竹枝掰开。记者走近细细端详,果然是实心。苏丹朋友告诉记者,北非的实心竹子用处很大,过去部族冲突时常常使用弓箭,而实心竹子恰恰是制作弓箭的不二选择。经他这么一说,记者忽然联想到中国云南也有类似的实心竹,但它们生长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深山雪域地带,是稀有品种,质地坚硬、极富韧性。其箭可穿透熊皮,当地人称之为“削箭竹”。看来实心竹不仅能生长在雪域,非洲旱地同样也能成活,其适应力真是很强。

  不同于中国竹子的苍翠,北非的竹子居然穿着黄色外衣,和周边同样颜色的树木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彼此。当地人告诉记者,这是非洲竹子的“障眼法”。在当地,每天路过竹林的野生动物及家养的牲口数量很多,如果竹子是绿色的,早就被动物们“拿下”了。另外,这些竹子也适应了北非干旱恶劣的环境,如果要苍翠欲滴,那得需要多少水分“养颜”啊。既然没有足够的水和养料,又得坚强活下去,就只有委屈自己了。于是北非的竹子掩盖起华丽的外表,做一个“隐于市的低调君子”。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竹子  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