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落后怨康熙?谈清初中国火器发展(图)

落后怨康熙?谈清初中国火器发展(图)

2010-12-7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星岛环球网  
   复制链接 |   

  经常有人把中国清代的军事上落后挨打归结为没有采用火器,其实这是一种误会。火器对冷兵器的优势,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康熙的时代,火器的优势不是很大。

  谈到火器,在当时不外乎步枪与炮两种。

  西方步枪在19世纪中期以前一直是滑膛燧发枪,有效射程近,在一百多米,后装来复枪要到普鲁士与奥地利在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才开始使用。

  因此在康熙年代,西方的火枪技术甚至连燧发也到不了(1690年代燧发枪刚在法国发明),停留在火绳枪吧?这种火力水平其射速与射程和杀伤效果才及宋代神臂弓的水平,所以当时西方的军队保留了长矛兵,而胸甲骑兵保留到拿破仑时代。

  康熙年代的西方火枪比中国传统弓弩优点在于便于使用和训练,因为弓弩需要臂力和专门训练,火枪手训练就容易,可是你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满族骑兵,手持火绳枪,在一百五十米距离上,你能准确射击几次?而一个熟练的马弓手在百米距离上可以射出五箭了!更不用提滑膛枪的准确性差的问题了。

  所以在清军比较了自己的骑射和明军的火器后,他们扬弃了当时的火枪,不是没道理的。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