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民风民俗 > 胡子有力量:宋代寇准凭个白胡当宰相

胡子有力量:宋代寇准凭个白胡当宰相

2010-12-1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孙雅彬
   复制链接 |   

  清代《子不语》里有个类似的故事,是关于礼部尚书高晋的。他二十五岁时在山东泗水当县令。有个吕姓道士给他相面,说大人哪,您当贵极人臣,只是不长胡子呢,就升不了官。高县令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腮帮子,连连感叹道,种粮食还得埋种子呢,我这脸皮下面连个胡子根儿都没有,怎么往外长啊。不知道吕道士是开过美容院还是干过绿化,反正当时他很痛快地表态:我来种!

  当晚夜深人静,待到高大人睡熟,吕道士开始工作。只见他抄起毛笔蘸上墨,如小鸡啄碎米一般在大人的腮帮子上点起了黑点儿。三天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高大人腮帮子上的胡子就跟地里的小葱一样,在凡是点过黑点的地方唰唰地冒了出来。当年,高县令被提拔为高州牧,随后又升任高总督,且势头不减,一路高歌猛进,最终迈入朝堂做了高尚书。难怪明朝人黄溥在《闲中今古录摘抄》中收录了“为官不用好文章,只要胡须及胖长”一句话 ——胡子强于文章!

  即便是身体构造比较特殊的太监,要是长了胡子,也会获得几分额外的尊敬。按说太监不该有长胡子的物质基础,但据《宋史》记载,太监童贯腮帮子下面就长着胡子,“颐下生须十数”,虽然只有十几根儿,却已经“不类阉人”。宋代笔记《铁围山丛谈》也说,“童贯彪形燕颔,亦略有髭,瞻视炯炯,不类宦人。”这种奇异的外形给童贯增色不少,加之他“有度量,能疏财”,因此权倾一时,时人甚至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女人长胡子,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换作过去,如果女人长了胡子,还可能是件大大的好事。据赵崇绚的《鸡肋》记载,“唐李光弼母有须数十茎,长五寸许,封韩国太夫人。”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这一嘴本来羞煞人的胡子俨然成了招来政治待遇和幸福生活的梧桐树,由此可见胡子是多么的讨人喜欢。

  在我们广阔的历史舞台上,有众多的胡子信徒,他们不只认为胡子代表阳刚,代表成熟,他们更愿意相信,胡子是智慧和能力的外在代表,甚至乾坤大挪移到女人身上都是那么的人不在性别有胡子则灵。在白胡子面前,黑胡子们乐于弯下腰承认自己的无知,在黑胡子面前,没胡子心甘情愿低下头表达自己的卑微。久而久之,胡子的数量多少和颜色深浅就成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如果您生在这样的社会风习之下,是不是也该主动抛弃剃刀,把胡子当祖宗一样供起来养着呢。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