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民国大学生的失业调查:13%毕业即失业

民国大学生的失业调查:13%毕业即失业

2010-11-30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财识  
   复制链接 |   

  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高等学校飞速发展时期。吊诡的是,大学教育的突飞猛进,往往带来大学生谋求生计的不堪经历。

  上世纪30年代,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大学生发出了“毕业即失业”的感叹,他们发起了向政府要工作的请愿运动。南京国民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虽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其尝试性努力仍值得我们今天去重新审视。

  一组残酷的数字

  1934年9月,山西省官方在一份报告中透露这样一个信息:山西兴学30余年,全省专科以上毕业生不过8905人,但失业者就达4700多人。就连中央大学(现为南京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都不容乐观。1931年的《教育杂志》披露,“中大本届毕业生二百余人,半数未获相当职业”。

  在当时的经济中心上海,繁荣的背后却是为数甚多的失业大学生的艰辛求职历程。1927年成立的上海职业指导所,宗旨在于调节教育人才与职业需求的关系,为失业青年提供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据报告,1930年至该所求职者共2772人,其中国内大学毕业生821人,国外大学毕业生133人,专科毕业生 292人,三者占到求职者总数的45%。

  截至1936年6月,全国108所高校中,已向教育部报告学生失业的学校达80多所。依据已报结果,平均每百名大学毕业生中失业人数约为13人。按此比例计算,每年有1000多名大学生处于“毕业即失业”的状态。

  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高等学校飞速发展时期,特别是私立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吊诡的是,大学教育的突飞猛进,往往带来大学生谋求生计的不堪经历。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民国  失业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