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庙会名目繁多,仅以清末民初为例:每月逢九、十、一、二是隆福寺,逢三是土地庙,逢五、六是白塔寺,逢七、八是护国寺。再加上正月初一开庙的东岳庙和大钟寺,初二的财神庙,十六、十八的白云观,三月初三的蟠桃宫等等,几乎天天有庙会。
不过,对于庙会来说,真正最有看头的,倒是它宗教活动中的文化内涵。老北京的庙会最为独特,北京是千年古都,庙宇多:城隍庙、护国寺、白塔寺、土地庙、白云观、大钟寺、东岳庙……每一个庙宇,都有一段流传悠长的传说。而在每个庙宇中的敬神仪式,一举一动之间,也都散发出传统的庄严和恭谨。
在过去,中华民族是一个敬畏和感激的民族:对命运,对上天,或是对想象出来主宰生活中万事万物的神们。有人会嘲笑这种“迷信”,但“举头三尺有神明”,却也是对自己人生和他人都负责的一种态度。因为懂得敬畏,所以会有原则的行事做人,而不是全然被欲望所主宰的胡作非为。
民间还赋予了更多的器物接受祷祝的权力。在白云观庙会上,人们会对门上的石猴感兴趣。据说,摸了这个石猴,就可以官运亨通,以至于“封侯”。于是,这位“猴哥”不得不在每年面临着潮水般人流的热情抚摸。其实,是不是摸到了真能当官,能当多大的官,相信很多踊跃参加者已经不在乎了。过年过节嘛,图的就是这个喜庆。
最有节日特色的“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财神庙进香者,除巨富显贵外,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他们多身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坎肩,头戴细毡礼帽。香客们从城里出发出广安门向南,当然基本顺风,(因北京冬季多西北风),但一出广安门就须逆风而行了。
纸鱼,用一根竹劈儿缀上白线拴好,以便手提;还有成串的、泥胎、外糊金银箔的金银元宝,也拴在竹劈儿上。另外还有一种卜碌碌带响的风车。这种风车系用细篾儿和彩纸条儿糊成风轮,安装在秫秸架子上,每个风轮带有白线拴好的一对小鼓腿儿,敲打着一个泥塑蒙纸面的小鼓,大风一刮,卜碌碌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