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福建和平书院:闽北学风始 成就功名地

福建和平书院:闽北学风始 成就功名地

2010-10-28 2:03:00   网友评论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复制链接 |   

  从开科取仕以来,福建和平古镇出了137名进士,有进士之乡的美誉,这与已有千年历史的和平书院密切相关。在通往和平书院的青石板路上,许许多多的和平学子就是通过这条路成就了功名。

  和平书院始创于后唐,创始人黄峭(871年-953年)。唐时,黄峭之父从河南到邵武做官时,发现和平水向西流,非同一般,因此把家安置在和平。其子果真应证了和平风水好,十八岁考上进士,官至五代后唐工部侍郎。在朝做官时,黄峭最大的抱负就是“复唐”,在感到复唐无望时就弃官归隐到和平,并创办了和平书院。

  和平书院的北向大门的设计非常讲究,顶部形状像一顶官帽,反映了旧社会读书为做官,“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三扇门形成了一个“品”字,意味着要当有品级的高官。进入书院大厅,必须登十三级台阶,前六级为努力读书,从第七级开始为七品至一品,寓意步步高升。大门上方的木雕月梁为打开书卷的样子,寓意“开卷有益”。“书卷”上原本镶嵌着“天开文运”四字,令人惋惜的是现已不在。

  和平书院初创时是一座黄氏宗族自办学堂,专供族中子弟就学,开创了和平宗族办学的先河。邵武南部各姓氏宗族竞相效仿,宗族办学自此相沿成习。自宋以后,和平书院逐渐成为一所地方性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人物到书院讲学,如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杨时都曾到和平书院讲学过。据说现存和平书院的东面门上“和平书院”四字就是朱熹题写的。和平历史上文化教育的发达,营造了和平千余年读书求学的氛围,文风炽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人杰。如宋代大理丞黄通、司农卿黄伸、榜眼龙阁侍制上官均、元代国史编修、文学家黄清老等,都是从和平书院走出来的。和平书院可以说是邵南人才的摇篮。“和平书院”的一脉书香至今仍氤氲在乡民的衣袖间。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和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