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都新德里是一个地理概念,是相对于老德里而存在的地名。印度首都的规划建设严格按着新旧城区分开的原则,老德里保留着古老的建筑格局和古朴精致的风貌。新德里是印度政府机构所在地,也就成了印度首都的代名词。
喜欢乡村生活 环路只建两条
新德里政府广场更像一个大公园,2003年6月下旬,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时,有67名印度记者来到北京进行报道。他们在报道中几乎都用了“惊讶”二字来表达第一眼看到北京建筑的心情。仔细研究一下他们的报道,除了对北京的干净和整齐表示钦佩外,似乎并没有太多羡慕,因为印度人更喜欢乡村式的都市生活。在德里市,20层以上的楼房数量还不及北京的望京小区多。市区里除了独门独院的楼房外,最多的就是6层公寓,因为德里市政府对建筑高度有严格规定。当我询问建这么多低矮建筑是否浪费土地时,印度记者认为,德里的水电资源严重不足,盖高楼才是真正的浪费,而且也影响城市风格。若要从节省资源的角度来讲,印度的大家庭更节省能源。北京的小家庭,无论是一口人,还是三口人,每一套房子里都有厨房、厕所。印度人则喜欢四世同堂,二三十口人的大家庭住在一起,也就两三个厨房、5个厕所而已。
不少来过印度的人都喜欢用“脏乱差”来形容印度首都,但其新老城区严格分开的建筑格局,还是赢得了世界建筑界的称赞。老德里的月光广场依然保持着上百年前的建筑风貌,蜿蜒曲折、重重叠叠的街道由店铺连接起来。这里的金银器街、珠宝街、铜器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都恪守着传统的营销模式,让人真切地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根。若用现代标准来衡量的话,老德里确实显得苍老和破旧。各种电线如同捆绑这些老建筑的道道绳索,乱糟糟地伸展在墙壁上。
与北京如同腰带一样一圈圈往外扩展的环路相比,德里显得有些瘦骨嶙峋,满打满算它也只有两条环路。本来能为首都增光添彩的现代建筑和高尚居民区,也被挪到了首都附近的两个卫星城里,更衬托出首都的土头土脑。在建筑风格上,最令印度记者惊讶的是,北京最气派的建筑基本都属于政府或国营公司。而在新德里,除了英国人留下的气势宏伟的以总统府为中心的建筑群外,富丽堂皇的标志性建筑都属于私人财产,一个老板可以拥有三四个五星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