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双版纳,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美丽温柔的傣家姑娘和古朴自然的傣家竹楼。其实,在西双版纳有十三个世居的少数民族。除了傣族主要居住在盆地和平坝周边外,其他的少数民族都主要居住在山区。由于傣族在古代长期是主体民族,占据了统治地位,政局稳定,因地置宜大力发展干栏式建筑(也就是俗称的“傣家竹楼”,其最早大多以竹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经济发达一些的地区,近代多以树木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并推广到其余的兄弟民族当中。
干栏式建筑在中国其他的地区,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了,在老挝北部虽然有一些类似的建筑,却都比较简陋。但在古代,干栏式建筑曾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使用最普遍的建筑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剑川海门口的新石器时期遗址。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建筑为干栏式结构,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分上下两层,形如凤凰展翅,又有传说是当地人按照孔明的帽子形状建造的。傣语称其为“很”。大多第一层架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放养家禽家畜,堆放杂物;第二层住人。以桩柱负重,木构架歇山顶,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屋面大而斜陡,有重檐防雨遮阳,外形朴素自然。上楼梯要先脱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