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296年,12位皇帝中惟有溥仪留下了戴眼镜的照片,就是那幅为读者所熟悉的圆框金丝眼镜。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有这样的记述:“我十五岁那年,庄士敦发现我眼睛可能近视,建议请个外国眼科医生来检验一下,如果确实的话,就给我配眼镜。不料这个建议竟像把水倒进了热油锅,紫禁城里简直炸开了。这还了得?皇上的眼珠子还能让外国人看?皇上正当春秋鼎盛,怎么就像老头一样戴上 “光子”(眼镜)?从太妃起全都不答应,后来费了庄士敦不少口舌,加之我再三坚持要办,这才解决。”其实历代清朝皇帝都有戴眼镜和赏玩眼镜的历史,对皇帝戴眼镜如此大惊小怪实在出于无知,晚清宫廷的盲目与守旧可见一斑。
中国宫廷史上第一次出现“眼镜”这个词是在明代。在明清时期,制造眼镜的原料是水晶,因此眼镜被视为奇珍异宝,“昏者视之明,小者视之大,远者视之近。”文献记载明宣宗曾将眼镜作为御赐珍品赏给亲近的臣下。而清代的皇帝对眼镜更是青睐有加。
清宫史料中有披露,康熙皇帝在得到两广总督进献的水晶眼镜后,试戴感觉不错,便赐给了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年轻时视力就不好,自己说是戴了父皇御赐的眼镜才变得“精明”,批阅奏章的效率大大提高。雍正帝配戴的眼镜全由内务府造办处制作,造办处档案详细记录了雍正关于制作眼镜的不少旨意,如“将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每样多做几副,俱要上好的”;“照朕用的眼镜,再做10副”。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达35副之多。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因眼镜有如此好处,雍正也将眼镜作为赏赐之物,甚至用于劳动保护,指示造办处专门制作玻璃平光眼罩给建造房屋的泼灰工匠用于保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