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博物馆里的马头船模型
西藏高原上行船历史的起源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目前尚无确切的说法,在藏文史料上,吐蕃时期就有在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上行船的历史记载,据《莲花生传》载:莲花生曾乘马头木船渡过雅鲁藏布江来到桑耶寺……。在桑耶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壁画中也有同样的图画记载,可以推断行船的历史年代早于壁画时代和文献记载。
以下分别介绍(马头木船、牛皮船)的造形、结构大小,用途功能及其演变过程。
传统马头船的形式
马头木船初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方形船,中期为长方形木船,晚期是尖角长方形木船。现代已是机动圆底长方形木船了。
早期马头木船。根据石泰安著《西藏的文明》书插图中的马头木船造形,以马头为标志的正方形木船。船身四周外壁镶有铁皮装饰图案,船身后半身左侧有一进出的门,划桨在船尾木台左右两边,马头后部插有风马旗杆。此船可能不是大型木船,是容纳20人左右的中小型木船。这种船可能是最早的藏式木船。比吐蕃时期木船造形还早,还原始。
石泰安一书插图中的马头木船造形,虽然资料来源未写清楚,但笔者认为这种木船的造形对研究藏式古老木船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中期马头木船。从桑耶寺壁画上看。中期马头木船大致是吐蕃时期出现的。船内可容30人左右。四周外壁镶有铁皮装饰图案。船身前半身左侧有一进出口,并装有门,船头木雕马头标志,马头标志着吉祥、奔腾和奋进。马头后都插有风马旗迎风招展。时刻保佑着一路风尘的旅客,船前半身左右两侧各有一划桨但在壁画中船尾未见有掌舵的船夫。笔者对壁画中木船的造形结构仔细观察,虽然比早期方形木船进步得多,但还存在很不科学地方,如航行时,由于船体方形结构阻力大,速度慢不灵活等。
晚期马头木船。晚期马头木船的造形在壁画中未有线索,不知何时改建。据笔者推测是在吐蕃王朝灭亡以后出现的。船身变为长方形。船头改为三角形,船头底部改成圆底。大大减少水面阻力,提高了速度和灵活性。船头装饰的马头和风马旗依然未动。船头前半身左右两侧各有一划桨。每把桨需用四五人用力划动。船尾档板上有一掌舵用的大桨,船身中间左右两侧各有一进出门。船身外壁和四角镶有加固木板的铁皮装饰图案。笔者得知上世纪60年代末期。此类船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地区泽当镇娘古渡口仍在使用。随着川藏、青藏公路的通车,交通工具日新月异。船的动力也为机械所取代,古老的木船也被更加快捷、安全的机动木船所替代,但是马头船那远古、粗犷,质朴的气息和船夫悠远的吆喝。满载千年的故事,仍映印在高原江河湖泊的水面,是那样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