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来,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在武陵山区进一步落实,土家族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过去鲜为人知的“舍巴日”、“西兰卡普”、“吊脚楼”等文化遗产已为世人所知。外国人把流行于巴东、长阳等地的“撒尔嗬”舞称为“东方迪斯科”。实际上“撒尔嗬”不只是音乐、舞蹈和伴唱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它包括宗教信仰、哲学、伦理学、人生观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自己的功能价值系统和特殊的艺术魅力,但是,长期却并不被人所理解。事实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的丧葬礼俗的产生都有极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根源。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撒尔嗬”进行探析,目的就在于让大家初步了解“撒尔嗬”,让世人对“撒尔嗬”的内涵、功能有所认识。
清江流域的土家老人死后,不分男女、不论名望高低、职位高下,乡邻们都要从各村寨走去为其跳一夜的“撒尔嗬”歌舞。他们认为老人死后,家中越热闹越好,如果冷冷清清,不热闹,就是后人不孝,会受到舆论的谴责。这种丧事喜办的形式,在当地叫做“热热闹闹陪亡人,高高兴兴办丧事”。
“撒尔嗬”是边跳边唱的丧舞,唱词有歌颂先民巴人斩草为业,开辟家园的;有歌颂土家人渔猎耕耘的;有歌颂男女情爱、婚姻、家庭的;有歌颂亡人生平业绩的;有歌颂本地风土人情的……内容很丰富,而且唱词多半从古至今沿传下来,偶有即兴而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