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民风民俗 > 娶媳妇聘姑娘的程序 沈阳人的婚庆习俗

娶媳妇聘姑娘的程序 沈阳人的婚庆习俗

2010-9-14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腾讯  
   复制链接 |   

骑马娶亲中的新郎队伍

  东北居民以满汉两族人口最多。满族(包括一些加入八旗的蒙古人和汉人)是这里的土著民族,他们的风俗,即有在白山黑水之间世代生活而形成的传统,也有接触汉族文化后产生的变化。而从山东、河北等关内地区“闯”到关东来的汉人,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的规律驱使下也逐渐“入乡随俗”,把自己原有的风俗融入东北大众的生活中。东北的婚俗就是这种相互融合的产物。旧时的结婚年龄,一般在十四五岁左右,而且以女方年龄稍大为好,这样媳妇过门后既能及早生儿育女,又能帮助料理实务,所以民谚中有“女大三,报金砖”之说。如果哪个年轻人过了二十岁还没结婚,一般或因家穷或本人有缺陷,民间即认为是不正常的现象。有的人家在过年时,特意让到及嫁之年的姑娘去搬动猪油(俗称“大油”或“荤油”)罐子,称为“动大荤(婚)”,主为这样就能早结良缘。

  议婚一般都要经过提亲保媒的程序,双方家长或通过亲友了解对方家境及人品相貌,称之为“相看”。彼此同意后,还要经过“合婚”,即把写有女方生辰八字的“庚贴”送到男家(或两家互换),交给算命先生一类的人,推算双方属相命相是否相合以及成婚对父母是否有相克相妨之处,如无不吉才可继续议婚。还有的把二人“庚贴”置于家中神位前,三日内无意外即视为可行。

  合婚既吉,男家要到女家下聘礼,俗称“放小定”或“下茶”。一般是由男方父亲及长辈近亲女眷等前往,要送给欲娶之女一些金银首饰并为其戴上,所以也称为“插戴”。是日女家设宴款等,席间双方家长互换酒杯而饮,称为“换盅”,又因这是初次以亲家的关系正式相聚,也有称之为“挂钩”的。

  此后如无变故,两家就要正式商定结婚之事。由男方家把“合婚”时推算好的成婚吉日等告知女家,称为“通信”或“送日子”,并与女家议定彩礼数目,随后便是“过礼”或叫“下大茶”,满语称“送乌林(钱财)”。彩礼一般包括双猪、双酒(贫者可用单)、首饰、衣料、布匹及现金等。女方于当日杀猪设宴款等亲家及自家亲友,称为“纳彩”。基亲友都有钱物馈送,俗称“助妆”或“添箱”。满族人家还要在这天以猪酒祭祖,并从“索绳”上把待嫁姑娘的线锁摘下。还有的地方在过彩礼时,要由男方一长辈妇女为姑娘裁衣一件,以示开始做嫁妆,俗称为“开剪子”。以后两家便加紧进行嫁娶准备。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