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出行导游 > 陕西镇巴: 老街时光 请您留步(组图)

陕西镇巴: 老街时光 请您留步(组图)

2010-8-23 1:43:18   网友评论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复制链接 |   

  不同的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很惊讶于生活在这里的汉族老人竟然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头包白布帕子的习俗。白布帕、竹背篓、旱烟锅、熏腊肉、茶叶、土鸡蛋、山野菜……原汁原味,这是镇巴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和符号。

老街上最能体现陕南建筑风格

  跟随乡亲去赶集

  在陕西西南部的镇巴,这里据说是古代巴人生存的地方,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歌之乡和红军之乡,有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住地。由于连绵大山的阻隔,导致交通不便,它像一个神秘莫测的隐士,遗世独立。透过镜头了解这座小城,我们决定从清晨的集市开始。

  县城的集市主要集中在河滨路。这里除了政府修建的集贸市场外,在集贸市场外面长约一公里的街道上,还有一条更为热闹的“马路市场”。在这里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品,可以看到平实纯朴的民俗色彩,整条街道上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墙上有标语的老房已经改为临街店面

  镇巴县毗连蜀地,远距秦川,先民祖籍多系川、楚,汉文化与巴、楚文化在此交汇,人文风情独具魅力。行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年纪大点的老人头上包着一条白布帕子。关于白布包头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其一说是属客家人风俗。其二传说与蜀中百姓纪念诸葛亮有关。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当地人把白布包头叫做“孝帕子”,诸葛亮在汉中病逝后,当地百姓守孝三年,白包头就是标志。久而久之,人们发现头包白帕夏天可以防日晒,冬天可以保暖,还可以背食物,这一习俗便沿袭下来。

  而竹背篓是这里的又一道风景。竹背篓总是如影相随,清晨,赶集的山民们把腊肉、野菜、核桃、板栗装满背篓,进城叫卖;傍晚,他们又用山货卖出的钱置换成化肥、种子,背回大山。镇巴有亚洲最大的面积达二十多万亩的野生木竹林,成就了大巴山一道独绝的风景。当地人就地取材,竹房竹楼竹栅栏,竹床竹椅竹背篓,还有吃竹,饮竹酒,炖干笋,无竹不欢。

【分页导航】
   [编辑:孙哲]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陕西  镇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