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民风民俗 > 江苏南北饮食及饮食礼仪风俗的差异

江苏南北饮食及饮食礼仪风俗的差异

2010-11-25 10:36:07   网友评论来源:江苏吧  
   复制链接 |   

  江苏南北主要饮食品种的差异 

  在主食方面的差异 

  江苏除徐海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主食以米饭、米粥为主,佐以面粉制作的面点,米以粳米和籼米为多,苏南地区更多地偏爱粳米,而苏北广大地区大多偏爱籼米。苏南、苏北人爱吃糯米,苏北地区往往将糯米用于妇女生孩子后遍送亲朋庄邻和腊月祭送灶王爷,以及平日酒宴中的甜食——八宝饭,故消费量不很大;而苏南的面食糕团中均要用糯米兑粳米,以6:4或7:3掺好,磨粉制作,需求量较大。 

  徐海地区的主食以麦面和杂粮面为主,主要制作成馒头、馄饨、饺子、煎饼等品种。俗称“非干不饱”,干食有三种:一是炕、烙、烤出的各种发酵饼和呆面饼;二是蒸出来的糕馒;三是去皮壳的粮食仁子煮的干饭,有大米干饭、小米干饭、豆干饭、麦仁干饭,以及用粘、粘秫等杂粮煮成的干饭,与苏南地区干饭的概念大相径庭。其特色主食是煎饼,即将面粉糊摊在鏊板上,烙成一张张直径二尺左右的薄面片。摊煎饼时可加入鸡蛋、葱花、虾皮,制成高档的蛋煎饼;煎饼卷大葱、甜面酱为中档;最不济的是“小鬼裹单被”,即煎饼卷油条一根。煎饼有咬劲、耐饥,极符合徐海人刚强、爽直的性格。 

  在小吃方面的差异 

  苏锡常相对徐海地区的主食差异是明显的,而相对于宁镇扬淮、通盐等地,其差异突出地表现在米食糕团的广泛使用上。苏南米粉制成的食品主要有各式糕团、汤圆(无馅,一称元宵)、汤团(有荤素各式馅心)、船点。糕团已成为苏州小吃的主力军,苏南人一年四季各时令节日中大量食用。 

  唐伯虎的《糕粽诗》“题糕射粽说奇才,馈食春朝笑口开,记否堆盘枣梨蓼,年年吉语惯听来。“道出明清时代士子春节吃年糕和粽子,寓意“高中”的习俗。旧年腊月起苏南家家户户就忙碌着做年糕。一种称为水磨年糕,质地密实有韧性,白色长形或制成方尺状或制成元宝状。可荫干长期食用,或切片荫干、用爆米花的方式炸制;亦可泡在水缸内长期备食。店铺里以同样制法加上色素、松子、果仁、馅心制成色彩鲜艳、风味不同的糕团出售。一种称为黄松糕,农家在腊月里大量蒸制,质地松软,切成薄片,晒干亦可长期食用。年三十的祭年活动中供祖祀神用年糕,长者为小孩准备的“压岁盘”中放年糕。陈列于室内的“万年粮”(白米装置在竹匾和小竹萝中,米上放诸果品,插上松枝,寓意年年有余粮)上必搁置元宝糕。正月初一清晨,苏南人家都吃糕汤圆子,将糖年糕切成小丁和小汤圆煮食,预兆一年中糕(高)兴,圆满。正月初三、初五或初十的挂喜神,祭祀祖先和正月初五接财神时必用年糕。正月十五闹元宵,晚上家家食汤圆。农历二月二,苏南农俗吃“撑腰糕”,有诗云:“二月二,春正晓,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指该日将隔年的陈年糕片油煎或煮食。隔年的陈糕还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与荠菜一同以油煎食,俗说能明目清心,故称三月三吃“亮眼糕”。立夏日用蒋麦汁掺入米粉制成乌米糕。农历四月十四是吕洞宾大仙的生日,苏南人要吃五色米粉糕,称之“神仙糕”,希冀这一日能碰上神仙,交个好运。农历六月,苏南人相约啖糕,品种有白摊糕、王千糕、蛋黄糕、薄荷糕、水晶糕……

  九月初九重阳节,家家制作重阳糕,菱形方块上面撒满红瓜丝、绿瓜丝等蜜饯和芝麻屑,店铺出售的重阳糕上还有插着“花糕旗”,父母在这一天以重阳糕置子女额上,寓意“额头高”,交好运,给予祝福。冬月(农历十一月)食金团,即以金黄色的南瓜肉泥掺入糯米粉,再包上豆沙、枣泥、桂花、玫瑰等各类香甜可口的馅,煮熟而食。这个月里的冬至日也是食糕的高潮,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前三日家家户户互赠“冬至盘”——各类肉食、糖果、糕点,仍离不开糕。 

  相比之下,徐海地区只在春节用“扫糕”。它是将籼米用水淘后,涨酥,碓成米粉,装入圆柱形木模,上端用羽毛扫成凹形,下端用木棒戳一孔涧,放在水壶口蒸熟,糕上印上“大吉”“大利”或点上四个红点,用棒穿成串,每串十只,春节走亲访友作必备馈赠品。生活水平中上之家在春节习惯蒸一笼米糕或面粉糕,讨一个“早日高升”的口采。汤圆也偶尔为之,但往往用粘粉或粘秫粉作原料。糯米粉几乎不用,这是因为当地不出产之故。徐州人大年三十喜爱吃一种菱形状的油炸芝麻薄面片,俗称“麻叶子”。初一大早必须吃过泡油馓——“开口馓子”才可以吃其他东西。这一天除了吃饺子外,常吃的食品有罗卜丝馅的油炸米饭丸和金银面(面条加粉水粉丝),正月十五吃大如拳头的素馅饺子。 

  宁镇扬淮、盐通各地用糯米粉的概率一般也不很高,通常所见的是“重阳糕”,民俗演进中已将南北朝时流传下来的“佩萸登高”逐步淡化为“啖重阳糕”,所以上述各地均可见此俗。另在冬至吃汤圆,扬州民谣“大冬(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旧社会塾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纳学费)”,再为正月十五“吃元宵”和春节吃汤圆,吃开口糕。兴化的林潭、舍陈、唐刘等乡,春节各家往往蒸制半水缸的糯米粉团,粘成一串串,简称“团”,有甜团和菜团之分。历史上隶属扬州府的兴化诸乡为何有此大啖糯米粉制品的习俗。经考证,这些人乃是明初苏州移民的后裔。明太祖朱元璋痛恨苏州人帮助张士诚抵抗他的统一,故强行将苏州人迁徙到水乡的土垛上,以示惩罚。兴化水网密集,交通不便,苏南饮食中的喜食糕团风俗便在此牢牢地保留了下来。 

  徐海以南地区常见的特色面点即是“白白胖胖肚脐朝上”的发酵面点——包子。尤以宁镇扬为著,俗称淮扬细点。扬州富春茶社和冶春茶社是生产包子的老字号。包着各式足馅的淮扬包子与苏南汤包明显不一样,与淮安文楼汤包也不一样,后者几乎是用呆面皮。扬州的城镇小康之家,早饭、晚饭常以稀饭、泡饭佐几只包子;消闲阶层常去茶庄,一杯清茶伴包子,食量大的再叫上一碗面条。扬州人有“吃下午”特别习俗。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时,休闲阶层在浴室洗澡前后常去品尝一两只包子。在家里的人也喜欢买点烧饼、糍粑、油端之类吃吃。 

  在节令食品方面的差异 

  苏南和徐海以外的地区,在节令中也有当地的特色饮食习惯。苏中地区正月有“上灯圆子落灯面”和“十五十六炒圆子”之说,这里将十五元宵花灯的时间提为正月十三开始,家家吃带馅的汤圆;落灯延长至正月十八,家家吃面条。端午节中午,全家吃十二红,四冷盘:拌黄瓜、糖醋扬花罗卜(红皮)、咸鸭蛋、拌凉粉皮;四热菜:刀豆烧肉、烧黄鱼(或红烧籽鹅)、炒虾、炒花菜;二水果:枇杷(或红樱桃)、和杏;点心为虾籽酱油肉粽子和烧鸭汤。农历六月六,里下河地区俗食“焦屑”,民谣“六月六,吃了焦屑长了肉”,焦屑即炒面。中秋节,镇扬一带除月饼和芝麻糖馅的发酵炕饼外还时兴烂面萝卜丝饼,即先将面粉和水调成粘糊状,再放在一边“醒”半个时辰,用水兑了油,煎炸搁上香喷喷的萝卜肉丝开阳蟹黄馅的烂面团,在锅内放少许油水,炕成薄饼,其风味独特。 

 

 

   [编辑:高珊珊]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江苏南北  饮食  礼仪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