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o Puente是过去半世纪来,最具有影响力的拉丁音乐王国的建立者
三个男人的三次曼波
谁是曼波舞之王?Perez Prado?Tito Puente?还是Eddid Torres?不论如何,三个男人都毫无例外地引发了三次曼波狂潮。
1951年,如同在1943年的哈瓦那,Perez Prado和他的乐队突发奇想地带着曼波在美国巡回演出,Perez Prado 的“曼波5号”风靡拉美,美洲音乐市场上因此多了一个叫做“Mambo”的品牌,而Perez也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引领曼波狂潮的艺术家!
不过,真正被称作“曼波舞之王”的或许应该是Tito Puente。他的音乐被称为Cubop—古巴咆勃。他是过去半世纪来,最具有影响力的拉丁音乐王国的建立者,也成为爵士史上将拉丁音乐与爵士融合最成功的乐手。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陷入了曼波舞狂潮,热潮中最顶尖的表演场所设于纽约五十三街和百老汇十字路口上的“守护神舞厅”,Tito Puente正是驻守于此,他手中的曼波舞,充满了古巴风味、兼具着摇摆大乐团的热力和舞厅魅力,一时之间,风靡全国,又一次曼波狂热正由他开启。他经常被邀请到紧邻守护神舞厅的“鸟园”俱乐部去演出,在这儿,他和John Coltrane、Charlie Parker、Miles Davis等人同台,扮演着将拉丁音乐引进爵士音乐圈的重任。1958年,他首开先例,灌录了一张纯粹打击乐的拉丁爵专辑,专辑出街即刻成为经典,并获选为2000年《纽约时报》选出“二十世纪百年最具影响力且畅销”的25张专辑之一。《曼波狂潮》(The Mambo Kings)的故事就是他的自传,Tito Puente的本色出演,影片上映使得他的声望再次攀高,他获得的格莱美奖总数累积到五座之多。他长达50年的乐团领班地位,在爵士史上,只有Duke Ellington、Count Basie等人可堪比拟,他前后灌录了130张专辑的销售成绩,连猫王亦比不上,而他深深受喜爱的程度,不仅仅在美国的拉丁人口中,甚至红到白人音乐圈!要知道,在纽约的洋基棒球场上,看到他为美国职棒开球,往往都被堪称为“一件大事”。而这个拉丁音乐之王在音乐上所代表的,正是正统的拉丁爵士舞曲。
尽管20世界50年代中期的曼波热潮已达到狂热,但曼波繁琐的舞步却有些让人望而生畏。许多年里,曼波仅仅是一门供观赏的表演的艺术和一种舞蹈时尚文化。不过,这一切却因为一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也有人说他才是“曼波舞的王中之王”—美国舞蹈界家喻户晓的Eddie Torres 。“Eddie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曼波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可以跳的舞种 !”事实上,他本身就是一个曼波尼克(Mambonicks),他一直坚定地认为曼波在整个拉丁舞的体系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一定能够获得巨大成功。他对曼波的爱完全达到了癫狂的地步,甚至在纽约发起了“曼波运动”,号召每个舞厅每夜至少要跳上一曲曼波。为了曼波,他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团体,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舞蹈风格!一次次的教学、表演和比赛过程中,卓有成效地将曼波分化成2个层次,表演层次和娱乐层次,Eddie用自己的方法奠定了自己的“曼波舞之王”的称号。
高端的曼波舞是艺术、是纽约曼波时尚,是高难度的表演性舞蹈,带有很强的爵士化风格,有着非常繁复的舞蹈步伐,曼波尼克们必须身着西服或爵士服装,头戴礼帽,表演形式也大多以群体舞蹈形式出现。繁琐的舞步常常带着点儿“踢踏舞”的风格。双人的曼波舞大多时候充满着趣味性,带着引人入胜的活泼。娱乐性的曼波却引入了大量的单人和双人的步伐动作,形式上更注重娱乐性,和着曼波音乐的4/4节奏,Eddie开始设计出更适合于大众化的舞蹈动作,同时更注重舞伴们之间配合的趣味性。于是,随之而来的不可比拟的娱乐性和商业性使得曼波狂潮又被掀起。
不过,这一次,是整个媒介几乎都为之疯狂。类似《曼波大叔为曼波而疯狂》为标题的系列文章被报刊滚动连载,歌坛上响起了《我看见妈妈跳曼波》之类的歌曲,戏台上出现“一个男孩因不会跳曼波,女朋友被另一个善跳曼波的男孩夺去”的故事。尽管全世界的舞蹈老师们由始至终认为这是最困难的舞蹈之一,但即便如此,舞迷们依然潮水般地争先恐后交钱学习曼波,曾几何时,曼波舞教师家始终门庭若市,人群络绎不绝,每天超负荷地教授。
忽如一夜,曼波舞的热潮席卷美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曼波舞一下子成为仅次于伦巴的另一个古巴非洲舞蹈,并在全美像野火一迅速样蔓延开来。借由在美国的成功,曼波—源自哈瓦那的热舞狂潮开始刮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