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8~9日,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在观看了圭山乡乍龙村盛大的民族摔跤比赛后,为石林县题词“摔跤之乡”。
1990年,石林县推广第一批小型高效“曲流布料”沼气池,成为农村生态节能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项目。
1991年5月1日,颁布实施《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确立了石林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
1991年10月30日,石林县获国家文化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1991年11月,石林首次开通数字程控电话;至1995年10月,全县90个办事处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
1991年12月19日,南昆铁路(西段)开工典礼在石林火车站举行;1997年12月1日,南昆铁路首列火车开进石林站。
1992年2月24~26日,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族古籍整理工作第五次协作会在石林县召开,180余名彝文专家参加会议。
1992年10月1日起,取消全县供应范围内(除部队和修南昆铁路的职工外)的一切平价粮油供应,全部转入市场调节。
1993年1月1日起,取消全县农户向国家交粮油的定购任务,农业税亦改为折征代金。
1993年11月,石林民办教师张秀芬被追认为“昆明市见义勇为勇士”;9月10日,张秀芬烈士铜像在双龙公园内落成,被誉为共和国土地上的第一座民办教师铜像。
1994年2月25日,经县委、县政府批准,狮山寺、圭山寺作为县内首批佛教活动场所。
1994年8月22~26日,喀斯特与洞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石林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作出决议,向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推荐石林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5年5月9日,在西街口乡茂舍祖村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研究石林史前文化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证据。
1996年4月24日,石林县召开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县科学技术发展“九五”计划纲要,开展创建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县活动。
1996年4月,国家科委授予石林县“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
1996年10月,石林县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96年11月,石林县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路南彝族自治县志》出版发行。
1997年1月23日起,由石林县和珠江电影制片公司联合摄制,展现石林风光和彝族风情的7集电视连续剧《石林是我家》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
1997年7月26日至8月3日,石林县举办首届中国石林国际旅游节。
1998年3月,石林县境内出产的石林米黄和白海棠两种石材,被全国名特石材品种评选委员会评为“全国名特石材品种”,并且出口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1998年3月,石林中路竣工通车,全长8.9千米,连接了324国道和326国道,成为石林县重要的城镇经济干线。
1998年4月25日,县委决定在全县农村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农村以财务为重点的管理建设。
1998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12月8日,召开更名大会,举行授牌授印等仪式,并隆重进行更名庆典活动,路南彝族自治县正式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1999年9月30日,由石林县12名彝族青年组成石林抢花炮队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夺得抢花炮项目冠军,取得了石林县在全国重大比赛中首枚集体项目金牌。
1999年12月16~17日,首届中国石林彝族密枝节在圭山隆重举行。
1999年12月,石林县第一部地方综合年鉴《石林年鉴》创刊出版;2004年12月,《石林年鉴(2004)》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综合一等奖。
2000年2月29日,石林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议,批准将《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定为县歌。
2000年4月7日,石林县州、县、乡三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圆满结束,共勘定县界(含地州界)四条全长353千米,县内乡界13条全长323千米。
2000年5月,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命名石林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歌舞)”。
2000年7月21日至8月31日,首次在西街口乡紫处村开展人工防雹工作,共发射人工降雨防雹火箭弹456枚,在半径5千米的有效范围内未发生过一起冰雹灾害。
2000年9月5日,石林县史志办公室主任昂智灵书写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彝汉文书法长卷》,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2000年9月4~12日,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在石林召开,被学术界誉为“百年彝学回故乡”。其主题为“彝族传统文化与社会经济变迁”。
2000年12月6日,石林彝族舞蹈《洗麻歌》获国家文化部“群星奖”金奖。
2001年1月11日,石林风景名胜区获国务院颁发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证书和标牌。
2001年1月13日,国家林业局批准石林县圭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石林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2002年9月,石林县垃圾填埋场建成投入使用,占地221亩,库容150万立方米,能满足县城和石林风景区10年以上的垃圾处理需求。
2002年,按照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启动东城区的开发建设,现已形成以经济实用住房为主,集商业、医疗、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新型综合区。
2003年2月21日,一百三十余幅《浓墨重彩绘石林》优秀美术作品展在省博物馆拉开帷幕;12月19~24日,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
2003年6月4日,中共石林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治理巴江污染的决定》,正式启动巴江河污染全面治理工程,工程预计总投资为2.12亿元,总长度为54.39千米。
2003年10月1日,双龙公园扩建工程动工;2004年11月30日扩建二期工程竣工,成为县城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2003年10月,为传承彝族历史文化,石林县举办了首届毕摩培训班,全县9个乡镇40个自然村的45个毕摩参加培训。
2003年11月16日,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通车,全长78千米,通达时间缩短为约50分钟。
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委员会在法国巴黎宣布,中国云南石林为世界首批地质公园;7月15日举行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揭碑仪式。
2004年8月6日,纪念叙事长诗《阿诗玛》发表50周年、电影《阿诗玛》摄制40周年暨《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石林举行。
2004年8月20日,九(九乡)—石(石林)—阿(阿庐古洞)旅游专线石林段通车,全长76千米。
2004年12月31日,石林景区游客年突破200万人次,全县旅游综合总收入4.5亿元。
2005年9月 20日,传说中阿诗玛的出生地石林县维则乡干塘子村正式恢复原彝语地名“阿着底”村。
2005年11月29日, “中国石林火把节”荣获“IFEA(国际节庆协会)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称号。
2005年12月30~31日,中共石林县委召开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以大旅游带动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石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