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民风民俗 > 邵阳苗族风情 湖南邵阳地区的民风民俗

邵阳苗族风情 湖南邵阳地区的民风民俗

2010-7-21 16:35:39   网友评论来源:湖南旅游港  
   复制链接 |   

  邵阳境内苗族既聚族而居,又与汉、侗、瑶等民族交错居住,在习俗上往往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既形成某些共同的特征,也有因地而异的习俗特点。苗族寨落大多依山傍水,或在山冲,或在溪畔。村前寨后,喜植枫、椿、樟、梧,杂以棕榈修竹。住宅大多为木结构建筑。其中双层重檐木质卯榫结构的吊脚楼最有特色。吊脚楼下空间为牲畜圈、灰屋和厕所,一楼为住所,二楼为放置粮食等物的仓库,一般四排三间,一正一横;也有的六排五间,一正两横。一楼面前有较宽的走廊,连接中堂与横屋。走廊靠檐边装有带靠背的长条板凳。屋子的大门常开在住楼左侧,过道与走廊相通。这种住房适应山区特点:倚崖顾坡,节省地皮;离地拔起,干爽利落,通风亮气;一门出入,四周有板栅与外隔离,可防兽防盗。

  苗族服饰的记载,最早于明朝启年间包汝楫撰的《南中纪闻》。其中绥宁“苗民不冠不履,男妇俱左衽佩刀。男子头插雉尾,身穿短袄,胸背两臂俱绣花。妇女头髻偏挽右傍,顶上插一银牌为饰,上衣齐腰,亦俱花绣。男妇下截只穿长裤一条。冬夏跣足”。城步苗族服饰,旧志亦有“椎髻跣足,佩刀挟弩”之称。清乾隆年间“改土归流”后,“椎髻”改为“项髻”,用丝麻青包头巾或蜡染蓝青布缠“大包头”,雅名“黔乌”。无论男妇均如此裹头,仅未嫁姑娘不用。清代,城步、绥宁苗族大多着无领梅条花边对襟衣或大襟左衽上衣。男裤短而宽大,镶大花边,小腿缠青色长幅绑腿,喜用布巾扎腰。妇女多着家织挑花裙,腰束宽扁织花带。童帽非常讲究,除制作精巧,刺绣细致外,还满布银饰,戴在头上,不仅银光闪烁,而且叮当有声。晚清至民国初年,苗族女子逐渐改裙为裤,男子装束亦趋汉化。苗族地区多以大米为主食,红薯次之.城步南部山区及县城等地,副食以“油茶”为最。油茶不仅是迎宾待客时必备的饮食佳品,而且是饭前必食的饮料。油茶是一种咸、苦、辛、甘、香五味俱全的茶汤,系原生的峒茶叶用水煮后,擂烂过滤,佐以食盐、葱、姜、山樟子等,烧成浓度较大的油茶汤。再加上经过油炒的又香又脆的阴米、花生、黄豆、玉米等制作而成。既能解渴,又能充饥;热天喝后能消暑解热,冬天喝后又可祛湿去寒。吃油茶时,一般要连喝四碗,象征四季平安。吃罢四碗,要将茶碗叠起来,表示领情谢意。不然,主人以为你尚未满足,就继续泡茶。若客人一次吃不了四碗,事先要向主人说明,否则视为失礼。绥宁南部苗乡亦有喝油茶习俗,制作方式较城步简单。绥宁苗乡流行万花茶,用半成熟的冬瓜皮、柚子皮、白糖、蜂糖、桂花香精等原料制成。先将冬瓜、柚子皮切成手指大小、形状不同的条条片片,再在上面雕刻各种花草鸟兽,组成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雕好的冬瓜、柚子皮,先用稀释了的石灰水浸泡,去掉生涩苦味,然后与青铜、明矾一起用文火煮沸返青,使之仍然新鲜脆嫩,待沥干水后,加适量白糖、蜂糖和桂花香精,拌合均匀,然后反复曝晒,使之透明如玉。饮用时,抓几片放进滚沸的茶水中,冲泡成浓郁香甜的万花茶。万花茶是苗民招待尊贵客人的饮料,也用它来表示男女之间的爱情。上门求婚的青年男子,如果被姑娘看中了,她奉献给青年男子的茶杯里,将有四片透明如玉的万花茶:两只“凤凰祥”,两朵“并蒂莲花”。如果姑娘没有中意,茶杯里则只有三朵万花茶,而且都独鸟独草,求婚者自然知趣而回。城步、绥宁苗区,逢坳修凉亭,遇水砌跳岩。

  修路架桥,常由苗寨筹捐资金,苗民义务投工。并在凉亭、路边置“懒板凳”,开水井、架水笕,供过往行人歇息和饮水。岔路口常立有分路碑,指明岔道去处。乡下老者常打草鞋和备针线包挂于风雨桥头和凉亭中,以方便行人。苗族村寨无论谁家红白喜事,邻里均主动上门帮助做事,不计报酬。对孤寡老人,常送柴送水。对困难者,不登门讨债。苗族地区在生产习俗上仍保留不少古代遗风。其中打锣挖畲和赶山猎兽、见者有份之俗最有特色。城步南部山区烧荒开畲,互相换工、帮工、相邀结队,打锣挖土。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挖土,由一名歌手在前边打锣边唱山歌,给挖土者助兴鼓劲。谁落后或掉队,歌就到谁跟前敲锣打鼓唱歌,鼓励落后者迎头赶上。城步、绥宁苗民在农闲时,常结伙上山打猎,称为“打山”、“赶山”。打猎时,先敬“梅山神”,打得猎物后,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第一枪打倒或第一刀刺中野兽者分兽头和兽皮。如果为二人射中或刺死,则分第一、第二射手。项圈肉也分头圈、二圈。先寻获猎物足迹者,可得四足。其余参加围猎和在场见到的人,按人数平均分配,即使妇女抱着小孩路过见之,也要分给两份。城步、绥宁苗族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方面,父母包办和自由选择并存,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先娶后冠,男少女长,”系父母包办婚姻的体现;“跳月求偶”“歌语联姻”、“草标幽会”‘“信物定情”,则是自由恋爱的表现形式。

  苗族出嫁前夕,好友都来“陪嫁”,唱《嫁女歌》,以歌来抒发离别之情,姑娘则难舍难分地“哭嫁”。其间还要吃“离娘洒”和“辞行饭”。城步蓬洞一带苗族姑娘出嫁之际,还要请歌郎对唱“酒歌”,一般要唱一天一晚。全套“酒歌”分“拦门歌”、“十折歌”、“公爷进地歌”、“结亲路歌”、“三代根基歌”、“奉亲歌”、“过定歌”、“谢主家歌”、“龙船歌”9个部分,歌词有15000余字,均用苗语演唱。歌郎每唱完一段,大家跟着和起歌尾,悠扬悦耳,热闹非凡。唱到最后主家用一只腊鸭表示“龙船”,双方歌郎各扯一端,边扯边唱,唱赢者赢得鸭子,意为赢得“龙船”,为酒歌中最精彩的高潮。唱完“酒歌”,迎亲队伍带着新娘,唱辞别歌回程。绥宁关峡等地苗族姑娘“出闺”,兴“踩格筛”。即出姑娘将出门时,媒人用格筛托着出嫁衣裳、银饰、花鞋等,让姑娘穿戴完毕。姑娘来到中堂屋三跪三拜,拜别祖宗、父母叔婶及兄弟姐妹后,爹娘在一旁哭泣着把格筛放在一盛满谷子的斗上,出嫁姑娘站上去,便由亲兄弟(没有亲兄弟则由房兄弟)背着出门。城步南部山区还流行招郎入赘之婚俗,不仅无儿户女儿不外嫁,而且有子之家也要留下一个女儿在家“讨丈夫”。上门郎不需给女方聘金和聘礼,只要带少量礼品或不带礼品入居女家举行简单的婚礼,即成为女家之一员。上门郎常“男从女姓”,按女方姓氏和班次重新取名,享有财产继承权,同辈男女均以兄弟相称,最忌“姐夫”“妹夫”之名。所生子女,长随母姓,次随父姓,或全随母姓。 

【分页导航】
   [编辑:刘芳]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邵阳苗族  邵阳侗族  狼山景区  邵阳回族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