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8月5日,路透社刊发一条惊人消息:清东陵被盗。第二天,这条消息被中国各大报纸转载,一时间,全国哗然,国民政府为之震惊,民众议论纷纷。
清东陵是一座怎样的皇陵?它的被盗为什么会在举国上下引发如此大的动静?
清东陵不是一般的皇陵,这里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和慈禧等皇后,另外还有136位妃嫔。
乾隆当了60年的皇帝,3年太上皇,生前喜欢舞文弄墨,还喜欢搜集名家字画、异珍古玩。死后,这些他生前喜爱之物很大一部分都随葬陵中了。而慈禧太后生前更是奢华无度,随葬品之巨,可谓价值连城。
清东陵的规模很大,占地很广,是顺治皇帝亲选的陵地,自然是块风水宝地。它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北倚昌瑞山,南靠金星山,东邻倒仰山,西傍黄花山。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东陵南北长约1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都极度重视地宫的修建,在修建地宫过程中,“防盗”是重中之重。为了防盗,古代帝王们不仅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坚固的城墙,设置数以千计的守陵士兵,甚至为保守秘密还不惜杀掉建墓工匠,真是煞费苦心。
清东陵的修建吸收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在防盗措施上处心积虑,防备周详。可以说,把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
防范得再严密,也还是阻挡不了盗墓者的贪欲。
清东陵的盗贼是谁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国政局风云变幻,军阀长期混战,动荡不安,优待清室的条件很快成为一纸空文。东陵,这座曾经驻有重兵看守的清朝皇家墓地,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和保护,开始被兵匪侵扰。
清东陵被盗后,护陵大臣毓彭被叫到天津,如果溥仪还是皇帝,肯定会斩了他,但走下神坛的溥仪也只能采取“家法”,将他从宗室除名。随后,溥仪召开了所谓的“御前会议”,派出了自己的皇室成员前往东陵料理,包括随员、仆从、工匠在内,共有70余人。
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提供的《东陵盗案汇编》,编入了皇室成员宝熙1928年8月24日的日记,当中详细记载了为慈禧重新收殓的过程和慈禧尸体受辱情况。日记中有这么两段:
慈禧尸体侧卧,脸朝下,头朝北,脚朝南,左手搭在后背上,发色青黑,散而不乱,发根仍有红头绳缠绕。
只见她面色灰白,两眼无珠,深陷为两坑,其颧骨隆高,不异昔表,惟有唇下有伤痕,当系盗匪从口中取珠时所致。
盗案披露后,许多民众团体纷纷向国民政府请愿,呼吁究查主谋。有人指出:乾隆、慈禧帝后陵寝工程坚固,断非少数人、短时间内所能掘破!这种说法似乎说明,清东陵被盗,绝非民间普通盗墓贼所为,而是一次有组织的盗墓行动。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人能具备这样的“实力”呢?矛头指向了国民党军队。
在全国声势浩大的声讨中,国民政府不得不摆出一副整饬军纪、严惩主犯的阵势,蒋介石下令缉拿盗墓元凶。
以国民政府委员刘人瑞为首的调查人员,前往东陵开始调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了一系列的蛛丝马迹。
首先,他们在裕陵墓道捡到一把铁尖锄。据调查,这种尖锄不是当地农民的物品,而是部队工程兵所特有。
调查组发现,起初盗墓者并不知道地宫入口,而是遍地开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他们挖掘的痕迹。清东陵入口的地砖看样子像是被炸开的。
调查组又向附近居民陵户打听情况。居民们说,曾经听到两陵方向传来爆炸声,而且,不时有军人到街上购燃料,人人腿脚都沾有白灰。腿脚上沾有白灰,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地宫墙壁涂料掺有糯米汁,年代久了变干成白灰,说明军人进过东陵地宫。
随后又有人禀报, 7月9日、10日两天,见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夜间乘汽车从马伸桥前往马兰峪。遵化马兰峪,那里正是清东陵所在的位置。而7月9日、10日两天,也正是清东陵被盗的时间!
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正是驻扎在马兰峪的军队!
1928年8月的一天,北平琉璃厂“尊古斋”的老板黄百川接待了一位神秘客人,此人携带来了一些十分罕见的珍宝急于出手,双方最后以10万元秘密成交。不料事情败露,两个人都被北平警备司令部逮起来了。经审讯,涉嫌出售东陵珍宝的神秘男子正是十二军的师长谭温江。
谭温江的被捕,让人自然联想到他的上级——十二军军长孙殿英。至此,两条线索都直指孙殿英。
孙殿英,名魁元,河南永城县孙家庄人。因为生过天花,脸上落下了麻子,人称“孙大麻子”。他幼年丧父,母亲对他溺爱娇惯,因此自幼养成调皮捣蛋的性格。
孙殿英7岁时,母亲送他到私塾接受启蒙,可他生性顽劣,经常与同学打架斗殴,受到老师的责罚。孙殿英竟然放火烧私塾。结果他被撵回了家,在私塾连皮毛也没有学到,所以,以后他自称“大老粗”。
孙殿英十几岁时开始跟着当地流氓地痞鬼混,经常出入赌馆,据说他经常骰子不离手,成为当地“赌王”,靠赌捞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就开始做鸦片生意,大发横财。
当时正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对于孙殿英来说也算是一种所谓的“生逢其时”,混迹于军阀和土匪之中20年后,孙殿英竟然成为一名声势显赫的将军。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原,奉军大败。原属奉系的孙殿英接受蒋介石收编,摇身一变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驻扎在河北遵化马兰峪,这里,正是清东陵所在的位置。
盗墓贼是怎样进入慈禧地宫的
1928年正是军阀混战,国穷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乱年月,不属国民党正规军的杂牌军孙殿英部,被蒋介石另眼相看,克扣粮饷是家常便饭。
一天,孙殿英找来一些当地官绅,同他们商量筹集粮饷。这些人个个都愁眉苦脸,其中有个遵化县来的人向他诉苦,奉军溃败,留下的残军败将都成了土匪,在当地抢劫钱粮。其中马福田所率匪部,见老百姓没有什么可抢后,又去抢清东陵,盗出宝物变卖钱财。
说者无意,孙殿英一听却打了个激灵,他心想,何不挖几座帝王陵弄些钱呢?
要盗墓,不仅需要周密详尽的计划,而且是需要文化基础的。孙殿英自己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很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一直在为自己搜罗各方高手。
他首先找到了一位冯养田来当参谋长,他是原保定军官讲武堂毕业的退休军人,孙殿英请他来帮助整顿军纪。孙殿英还高薪聘请了一位名叫梁朗先的饱学之士,作为自己的军师。这梁朗先原为一没落举人,前清翰林院庶吉士,由于受到同僚的排挤而回乡隐居。他足智多谋,人脉广泛,是孙殿英身边的智多星。
因为打了胜仗,孙殿英得到了张作霖的奖赏:补充了一个炮兵营。后来,职业军人谭温江也成为他的忠实部下。至此,孙殿英手下文武大将算是齐备了,为后来盗墓所需的班底也基本配齐了。
孙殿英盗陵起初可能是因为军饷。他需要购买各种先进武器的经费,以扩大自己的地盘。当时蒋介石在北伐成功后声称要裁减军队,孙殿英担心自己的“杂牌军”被裁掉,索性干上一票,积蓄钱财,以便将来自立山头,这恐怕是孙殿英盗陵的真正原因。
孙殿英派出谭温江和梁朗先到北平去探风声。在北平,梁朗先走街串巷,还深入大小胡同探访,成果不小。梁朗先从清朝的遗老那儿得到清东陵的两份重要文件,一份是陵工图,一份是藏宝图。
孙殿英召开部下开会,商谈盗墓大计。军师梁朗先出了个绝妙的主意:原来在清东陵一带胡作非为的马福田匪众也有挖掘东陵之心。借此机会散布马福田匪部已盗掘东陵,孙部奉命围剿。如此一来,东陵盗掘的一切后果将由这帮兵匪承担。
很快,孙殿英在陵区周围贴出告示。7月2日,孙殿英派部下谭温江实施剿匪。马福田匪部溃退西逃。剿匪的烟幕弹放完,两份“秘密图纸”就派上用场了。根据图纸,孙殿英确定了三个盗掘对象,分别是慈禧的定东陵、乾隆的裕陵、康熙的景陵。随后冯养田参谋长宣布了具体行动方案:谭温江师一部负责挖慈禧陵,柴云升师一部负责挖乾隆陵,颛孙子瑜工兵营负责协助挖掘三陵。各部务必于三日内完事,违者军法论处。方案敲定后,各部开始了行动。
在陵工图的帮助下,盗墓队顺利找到了地宫入口。原来,在高大的明楼后面,有一个“哑巴院”,传说招募的工匠都是哑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秘密。在哑巴院北面有一道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
慈禧的棺椁装满宝物
清东陵的陵寝结构大同小异。琉璃影壁下正隐藏着地宫入口。如果从正面横向挖掘,会遇上条砖砌死的隧道;如果从宝顶上垂直往下开掘,则会增加多倍的距离;而如果从琉璃影壁下直接坠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刚墙,从最短途径进入地宫。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没有哑巴院。在明楼底下进入古洞门,过道尽头则是一道内部浇铸了铁筋的墙壁,它的里面就是“金刚墙”,地宫的入口就在这堵金刚墙下。
谭温江部在发现定东陵的金刚墙后,找来工兵营长颛孙子瑜,决定用炸药炸掉金刚墙。颛孙子瑜和手下撬开地面的青白石,塞进炸药。响声过后,通往定东陵地宫的墓道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匪兵们继续前行,终于,迎面看到了一道高大的汉白玉石门。
地宫石门每扇重达3吨,门后有一块顶门石,这是帝王陵墓最常见的一道机关,也叫自来石。门里面地下有一个槽,上面有一块一米多高的石头,门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把手放开,这个石条就会自然倒下,倒在门后面的扣襻里面,门就给拴死了。开门的时候用一种叫做“拐钉钥匙”的工具,其实就是一个细铁圈套住门后的顶门石,一边用木棍顶开石门。这样并不需要损坏石门,也不会砸坏顶门石。
可当年的盗陵匪兵最初并不知道石门背后的奥秘,他们找来了挺沉的粗木杠,十几个人抬起来,用力撞击石门,把门给生生撞开了。在慈禧陵第一道石门上,至今遗留着当年被毁坏的痕迹。
打开慈禧地宫第一道石门后,匪兵们才恍然大悟,他们没有用蛮力就打开了后面的石门。因此,慈禧地宫第二道石门至今保存完好。
他们进入到了最后的主墓室,这是一个完全由汉白玉石铺砌的坐北朝南的石室,也叫“金券”。金券正中是一座一尺来高的汉白玉石台,也就是“宝床”,在它上面停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椁,它就是慈禧太后的棺椁。
慈禧的葬具既宽大又坚固。为了保护尸体,在尸体入殓后,又用金漆进行密封处理。所以,士兵看到椁后,连一点缝隙也找不到。用砍刀才把外棺砍破劈开,才露出了里层的一个红漆填金内棺。在金棺四周有“万”字锦纹,刻着藏文佛经,经文排列齐齐整整,全部贴金。棺盖上有9尊团花,还有凤戏牡丹的花纹,样样都金光耀眼。
慈禧最值钱的东西都收藏在这具金棺中。这次不再用劲劈开金棺了,知道里面有宝物,而是小心地把棺盖撬开。棺盖揭开,在场的官兵全傻了,只见里面立即射出奇光异彩,满满一棺全是宝物。
一本叫《世载堂杂忆》的书披露了一名据称是盗陵连长的回忆,收编在《东陵盗案汇编》中。里面是这么记述的:
“当时将棺盖揭开,见霞光满棺,兵士每人执一大电筒,光为之夺,众皆骇异。俯视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由官长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阴纳衣袋中。于是司令长官下令,卸去龙袍,将贴身珠宝搜索一空。”
乾隆棺木神秘走下棺床
慈禧陵墓被洗劫一空,接下来轮到乾隆了。相对于慈禧地宫,乾隆地宫要复杂得多。它有4道石门,9个券堂,整个结构组成一个“主”字形,进深54米,落空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座地下宫殿。
士兵们进入墓道后,打开了前三道门,第四道门怎么撞也撞不开,只好又动用了炸药。
裕陵内共葬有六人,即乾隆本人和孝贤、孝仪两位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一共应该有六具棺椁。但在盗陵士兵将第四道石门炸开后,发现宝床上只有三具棺椁,摆在正中间的应该最大的乾隆棺椁和其他两具棺椁都不见了。原来,乾隆棺椁和其他两具棺椁,竟然离开了宝床,“走”到了石门后,其中最大的一具将石门死死地顶住。所以,士兵在外怎么用力撞击,也无法打开第四道石门,只好炸开。这具最大的棺椁就是乾隆的,它自动“走下”宝床到石门后“顶门”,棺椁本身竟然成了“自来石”!当时分析可能是地宫内充满了积水,在向外抽水时,受到浮力的作用,从宝床上漂到门外的。
根据实测,除非有汹涌的大水,否则根本不可能将沉重的棺椁浮起来冲走。而裕陵地宫中积水都是从石缝中冒出来的,并不具备将棺椁冲走的条件。所以,乾隆的棺椁“走”下棺床,至今没有让大家心服的解释和考古发现。
是不是乾隆地下有知,知道将有盗墓贼人要来盗陵,自己只身“下来”顶门?这也就成了一个无法解释的谜了。
清东陵被盗的到底有多少宝物呢?1928年8月14日,天津警备司令部在海关查获企图外运的东陵文物,计有35箱,预备运往法国。与此同时,在遵化截获所谓国民政府内务部接收大员宋汝梅企图携带的铜质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书用拓印条幅10块。在东陵案发后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上交东陵文物中,有金镶镯、红宝石、蓝宝石、碧玺、翡翠等300余件。由此可见孙殿英所盗文物之巨。
东陵盗案成为民国历史上最大的悬案之一
案发后,孙殿英向上司递交了一份报告,谎称文物来自对当地土匪马福田的缴获。因销赃而被捕的谭温江一直拒绝承认自己参与盗陵。因为查无实据,案件的审理陷入僵局。
案件沉寂了一段时间后,青岛警察厅在一艘轮船上抓获了两名逃兵,从他们身上搜出了36颗珍珠,还有国民革命军十二军的标志。一名叫张歧厚的逃兵招供参与了盗陵。当时的报纸记载了他的自供。他的供词是当时唯一明确牵涉孙殿英的重要证据。
1928年11月,当时的四大集团军首脑都派出自己的代表组成高等军法会来会审此案。可直到1929年4月底才开始预审,且一直未对外公布。经过匆匆一个半月的审理后,作出了预审判决草案的结论:东陵盗案系遵化驻军勾结守陵满员,盗墓分赃。判决草案显然含糊其词,因为结论中的“遵化驻军”究竟指的是哪支部队,幕后主使究竟是谭温江还是孙殿英,一概都没有说清。
文强在上世纪40年代曾为孙殿英的少将高级参谋,解放后长期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专员。1979年,文强撰文回忆说,孙殿英曾经以炫耀的口吻向他谈起东陵盗宝的事情。文强的回忆成为今天人们判断孙殿英是盗陵主谋的引用最广的证据。
孙殿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刀砍斧劈炸药炸,肆无忌惮地盗掘清东陵,理应受到制裁,但这一通天大案最后却不了了之。个中秘密当时外界并不清楚,后来才真相大白,是多桩如盗陵一般的肮脏交易,让孙殿英化险为夷。
孙殿英曾对高参文强说过盗陵的情形和将宝物送人的情况,这在《文强口述自传》及其他资料中都有交代:
孙殿英从东陵赃物中挑选一批珍贵的,其中一柄九龙宝剑,剑面上嵌有九条金龙,剑柄上嵌有宝石,孙托戴笠送给了蒋介石;另一柄宝剑托戴笠送给了何应钦。慈禧嘴里含的一颗夜明珠最为珍贵,开是两块,合拢是一个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拢则透出一道绿色的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孙将这件宝物托戴笠送给了宋美龄。
就在东陵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中国政坛已是危机四伏。1930年4月,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军阀大混战爆发了。经过权衡,孙殿英最后叛蒋归顺了阎锡山和冯玉祥。以后孙殿英不断加官进禄,提任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庞炳勋投敌组织新五军。日本投降后,他又成为“曲线救国”的“忠臣”,被委派为先遣军总司令,与人民解放军为敌。
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被解放军生擒,后死于战犯收留所中。
孙殿英投靠阎冯后不久,被羁押在阎锡山辖区内北平陆军监狱的谭温江获释。当时的上海《中央日报》在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发了一则短消息,轻描淡写地提到东陵要犯“其后不知何故又将其释放”。自此,东陵盗案不了了之,成为民国历史上最大的悬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