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沧海百年 盛大辉煌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沧海百年 盛大辉煌

2010-7-15 17:10:28   网友评论来源:风景网  
   复制链接 |   

  “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三苗人以狩猎为主,他们已经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敦煌地区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和陶器、铜器。

  夏、商、周时期,敦煌属古瓜州范围,羌戎族(三苗的后裔)在此地游牧定居。在敦煌地区发现了游牧民族这一时期留下的许多岩画。战国、秦代,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以后,大月氏强盛起来兼并了原来的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

  西汉初年,匈奴入侵河西,两次挫败大月氏,迫使大月氏人西迁到锡尔河、阿姆河流域。整个河西走廊成为匈奴的领地。此时,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对汉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协,经常骚扰边境。汉武帝继位后,采取加强防御和主动进攻兼用的战略。建元二年(前138年),武帝首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乌孙夹击匈奴。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万骑从陇西出塞,进军河西走廊,大获全胜,不仅生擒了浑邪王的儿子柏国,还缴获了匈奴的“ 祭天金人“,给匈奴以沉重的打击。汉武帝把这一战利品放置在“甘泉宫“(陕西凤翔)加以供养礼拜。莫高窟第323窟北壁壁画绘有这段故事。这年夏天,霍去病亲自率骑兵过居延水,直冲祁连山,斩杀敌兵3万余人,使河西的匈奴受到毁灭性打击。其间,匈奴统治集团内讧,浑邪王杀死休屠王,携部4万余人投降汉朝。汉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顺利地从乌孙凯旋而归。从此,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开通了。张骞出使西域是中西交通史上的壮举,为促进中外以及中原同西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为彻底断绝匈奴与西羌的联系,保护边关和丝绸之路的安全,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1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同时采用了设防、屯垦、移民等措施,不断加强河西建设。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又从令居(今永登)经敦煌直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阳关、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从此,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能够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欧洲、地中海沿岸和西域的玉器、玛瑙、奇禽异兽、农作物等也能够长途转运到中原。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往来都要经过丝路要道敦煌,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当时的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西至龙勒阳关,东到渊泉(今玉门市以西),北达伊吾(今哈密市),南连西羌(今青海柴达木)。敦煌建郡之后,为西汉王朝经营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军李广伐大宛国,获汗血宝马;赵破奴攻打姑师国俘获楼兰王,都是以敦煌为粮草、兵马供应基地而一举获胜的。

  东汉初年,匈奴又逐渐强盛,占领了曾是西汉管辖的大部分西域地区,丝绸之路被迫中断。公元75年,东汉王朝出兵四路进击北匈奴,凉州牧窦固率领河西士兵大败匈奴,收复了伊吾等失地,重新打开了通向西域的门户。同时派遣班超出使西域,联络西域诸国与东汉建立友好关系,使断绝了65年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自西汉设郡到西晋末的数百年间,丝绸之路虽几通几绝,但敦煌却日渐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军政中心和文化商业重地,成为“华戎所交大都会“。在此期间,敦煌文化发达,名士济济,人才辈出:有骁勇善战的征边名将张奂,有深明大义的朝臣盖勋,有才学出众的大文学家侯瑾,有人称“草圣“、“亚圣“的著名兄弟书法家张芝、张昶等。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敦煌  莫高窟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