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拉花
属北方秧歌,是河北省三大优秀民间舞种之一,最早起源于民间节日、庙会等场合的街头广场花会。
井陉拉花以“抖肩”、“翻腕”、“扭臂”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其特点是舞姿健美、舒展大方、屈伸大度,抑扬迅变,擅于表现悲壮、眷恋、爱情等场面。传统的井陉拉花表演人数为六人或十二人,取“六合同春”之意。演员手执的道具,各有其象征意义:如伞象征风调雨顺;太平板、霸王鞭象征四季太平;花瓶象征平安美满。现在看到的井陉拉花虽做了很大改进,但均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井陉拉花的音乐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寺庙音乐的色彩,刚而不野,柔而不靡,与拉花舞蹈的深沉、刚健风格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常山战鼓
战鼓队是由石家庄市正定县南牛乡东杨村几十名农民业余鼓手所组成,因正定是历史上“常山郡”所在地,故得名。提起常山战鼓,人们就会想到三国时威名赫赫的常山赵子龙,到如今,常山战鼓依旧气势磅礴。
“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锣鼓,它主要用于广场表演。它的特点是:套路多样、曲牌繁多,再加上别具特色的民族服装,雄浑壮观的演奏场面,极具冀中民间艺术的古韵。其中尤以东杨庄战鼓队最具代表性,上海舞剧院曾于1972年专程来听、看他们的表演,并将全部鼓点录音,赞誉他们是“所见到的鼓类中最富特色、最激动人心、鼓点最丰富的鼓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