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民风民俗 > 丰富多彩的河南游:云台山民俗活动

丰富多彩的河南游:云台山民俗活动

2013-3-19 3:30:09    网友评论 风景网  
   复制链接 |   

修武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民俗繁侈。在西周时,曾为畿内地,因而民风颇有周风,民俗也颇合周礼。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这里男耕女织,村落连延,崇尚节俭,人好读书。辛亥革命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革除了很多封建陋习。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民风民俗也有很大改变。但在云台山区,由于受现代文明冲击较少,仍然保持着很多古朴的民风民俗

 

  第一节 人生礼仪

  【生育】添丁加口,为百姓家一大喜事,因而产前产后十分讲究。妇女怀孕期间,衣着要宽大,民间有“爷爷裤子,奶奶衫子”之谣。怀孕五六个月后,一般不远离家门,不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孕妇不能吃兔肉,不跳越豁墙,怕孩子是豁嘴;不能吃辣椒,怕孩子烂红眼;不能吃鱼肉,怕孩子皮肤上生鱼鳞或是硬瞪眼;不能吃驴肉,怕延长分娩时间;不能肩披线绳、隔门接盐,怕分娩时婴儿绞脐生和接盐生(横生);死人入殓,孕妇要回避等。
  临产前,家里要给孕妇吃上几个煮鸡蛋,既能补气,又有快生、利生的美好祝愿。生产后,产妇要喝小米汤,并用艾水洗手心,以驱风寒,健筋骨。民间对胎衣处理很慎重,男孩的胎衣要深埋在自家的椿树下,象征着孩子像大树一样茁壮旺盛;女孩的胎衣要深埋在石榴树下,意味着女孩长大像石榴花一样娇艳美丽。此外,有的人家在婴儿出生后,要立即在自家门上锁上一把锁,直到孩子满月才取下锁;有的人家用红线拴上一二个铜钱,在灶君神位前祭拜后,挂在婴儿脖子上,称为“神锁”。
  产妇生产后,修武民间俗称为“一腰(月)”或“坐腰(月)”,是头胎的一个月内禁止外人踏入家门,即使是流产,也不能违背此规。如有人擅入,按迷信说法叫“污泥冲宅”、“血腥鬼扑门”。因而,有产妇的人家都很忌讳这一点。为了让人规避,产妇家要在门上系上红布条,或在门前撒上白灰。“坐腰(月)”妇女忌用凉水洗头、洗身。
  生下孩子的第三天(或第六天、第九天),婴儿的父亲要去丈人家“报喜”。20世纪50年代前,婴儿的父亲在这一天手牵一只身披红绸的大绵羊,带上“麻糖”(一种油炸食品)前去“报喜”。孩子的姥姥根据“麻糖”的形状便知女儿生的是男还是女。
  生下孩子九天后,街坊邻居的主妇都要带上一定的礼物前去道喜祝贺,并要给孩子“看钱”。
  孩子生下若干天后,要设宴庆贺,修武民间称之为“吃喜面”。这天,亲戚朋友及婴儿姥姥家的亲戚都要带着鸡蛋、白面、红糖、小米、衣物、布料等物品前来道贺,姥姥还要给孩子送个事先缝制的布老虎“壮胆”。宴庆当日,主家要给乡邻每家送两碗“喜面条”,乡邻倒过面条后,要在碗底放上钱币或一把盐。
  婴儿满月后,产妇要抱着孩子到娘家“住满月”,民间又叫“接腿”。住满月前,先请人给婴儿剃头,叫“剃胎毛”。剃下的毛发压在水缸底下,民间有“胎毛压在水缸下,孩子活到八十八”之说。出发时,孩子的姑姑要在孩子的鼻梁上抹一道黑灰;到姥姥家后,由孩子的姨姨擦掉,并说道:“姑姑抹,姨姨擦,娃娃强似铁疙瘩。”母子住够三天后,返回夫家,孩子的姨姨再在孩子的鼻子上抹上白粉。
  【嫁娶】定亲时,先由媒人根据门当户对的条件,进行提亲。双方父母基本同意后,请算命先生对男女两人的属相、生辰推算相克与否,不相克即为合婚。然后互赠彩礼,互换“庚贴”(上写二人各自生辰月日),至此完成定亲仪式。成婚前,由双方父母事先择定良辰吉日作为成亲之日。此后,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成亲准备工作。期间,最讲究的是为新人做被子。在做被子时,新人的姑姑要向被子里黑豆、大米、枣和核桃,边撒边念小曲:
  今年撒黑豆,明年得侄儿。
  今年撒大米,明年得大喜。
  一对核桃一对枣,明年生他一对小。
  当公公的要亲自抱着斗在被子上滚几圈,还念着:
  公公轱辘斗,明年孙子满街走。
  作婆婆的要拿着簸箕向被子里扇风,边扇边说:
  奶奶簸箕扇,孙子往里钻。
  成亲那天上午,女方派人去男家送嫁妆,也有男方去女家取嫁妆。下午,由引亲领着新郎乘轿(少则一乘,多则三乘,富贵者八乘)或坐车,笙吹细乐伴随,前往女家娶亲。如果女家路途遥远,也有在婚日早一些时候把新娘送到男家村旁人家,以便男家就近迎娶,谓之“送亲”。娶亲时,无论乘轿或坐车,只能走一条路,山民们认为只有走一条路才能白头到老。花轿到新郎家后,还要“打醋坛”,也就是“大锅头”(做饭的)在轿前用醋浇在烧红的犁铧上。“打醋坛”时,大锅头口内还要唱些诙谐的小曲:
  正在厨房吸袋烟,忽听花轿到门前。
  吸半袋,卯(留下)半袋,掂起犁铧往外窜。
  一出门,喜盈盈,三顶大轿在门庭。
  两顶蓝,一顶红,
  头轿是引亲,二轿是状元公,三轿坐下紫微星。
  紫微星,甚齐整,坐在花轿甚威风。
  三轿说一遍,再说说河南修武县。
  李河碗,北山缸,
  前桥篓,后桥筐,
  梭枣萝卜,尚庄姜,
  上齐城出黑矾,
  小北顶本是烧龙黄(硫磺),
  焦作出下好窑场。
  窑场好,窑不少,
  高车高,辘轳绞,
  辘轳绞,高车转,
  一麻一绳高大炭。
  过大箩,筛小碴,
  头号碴,二号碴,
  三号四号火车载。
  火车到,哔哔叫,
  陆军队,扛快炮,
  看看热闹不热闹。
  新娘下轿后,新郎把绫绸的一端塞于新娘手中,自己拽另一端,将新娘牵往家中。进家门时,芦席彩绸铺地,骑马鞍,跨犁铧,并有人向新娘头上撒草料,边撒边唱: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财富进家门。
  进家后,由新郎的嫂嫂把“迎娶衣”从新人身上娶下,挂在洞房门上,边挂边说:
  今年挂新衣,过年得大喜。
  迎衣挂门鼻,男孩一小群。
  二人先拜天地,再拜父母,然后夫妻互拜。拜过堂入洞房后,做嫂的还要给新娘送两碗汤,一碗饺子汤,一碗面疙瘩汤。款待女家宾客时,新郎到席间分别向新娘的舅家、老舅家行叩头礼。夜间,新郎、新娘“坐筵席”,“闹洞房”也就开始了。此后三天晚上,民间有“头三天无大小”之说,无论长辈、平辈、小辈都可以和新人开玩笑,并且主家不能恼怒。闹洞房最有趣的活动是扫床。先用五谷杂粮撒到床上,扫床人手拿炊帚,从院里开始扫起,边扫边唱:
  轻易不进新人房,新人请我来扫床。
  手拿新笤帚,再向四下望。
  楼房修得好,客房方三丈,
  黑油门,推漆窗,红纸糊得亮堂堂,
  脚踏砖铺地,搅泥粉白墙,
  一对拐椅分左右,方桌搁在正中央。
  后檐墙,挂中堂,
  左边挂的是姻缘配,右边挂的是织女会牛郎。
  这是古人留下姻缘配,万古千载把名扬。
  笤帚扫,把步迈,手拿烧饼还没说。
  烧饼本是麦,俺把小麦说一说。
  三月青,四月黄,单等五月打到场;
  石磙碾,木锨扬,
  扬成籽,布袋装,
  背回家,放仓房;
  舀几斗,到磨房,
  磨子磨,大箩响,
  磨的面,赛雪霜,舀它几斗到厨房;
  擀杖擀,案板响,
  烙的烧饼圆又圆,香又香。
  烧饼本是九礼食盒抬回来,
  谁不扫床不得尝。
  这个门帘甚是花,俺把门帘夸一夸。
  红当头,绿海棠,中间梧桐落凤凰。
  用手掀开门帘布,右手挂在金钩上。
  猛抬头,往里望,看见新人的好嫁妆。
  檀木柜,牛皮箱,里面放的好衣裳。
  织贡呢,织贡缎,做出衣裳甚气派;
  礼服呢,二毛羔,还有子羔大皮袄。
  穿衣镜,梳妆台,方便新人好打扮;
  花露水,雪花膏,羊肚手巾水上漂。
  一扫东方甲乙木,五谷杂粮堆满屋;
  二扫南北丙丁火,邪魔歪祟不再躲;
  三扫西方庚辛金,金银财宝满屋堆;
  四扫北方壬癸水,金银财宝往家滚;
  五扫扫中央,麒麟送子下天堂;
  六扫扫床边,明年生个小鳖羔。
  (注:扫床人可随时插入“说到这,站一站,新媳妇,拜一拜”,新娘即须向扫床人拜一次。)
  扫床结束,就是装枕头。装枕头时,先由新娘拿出一双枕头套,新郎装时得说:
  这一把麦秸长,生个小孩会叫娘;
  这一把麦秸细,生个小孩会叫姨;
  这一把麦秸粗,生个小孩会叫姑。
  婚后由新郎家最密切的亲友轮流请新娘吃一天饭,以示安慰之意。婚后第九天,娘家来车接新娘回去住四天或八天再回来,称之为“回九”。
  【丧葬】在云台山区,最能体现周公礼制的是繁琐的丧葬风俗。
  在人亡之前,其家人大都已有所准备,而且在老人弥留之际,由近人穿着“老衣”让他(她)过目。等到咽了气,鼻孔处的悬线不再飘动,证明人已完全停止了呼吸,这就是古礼上“属纩”。此时要马上烧纸钱及“纸马”,家人围尸痛哭,以送死者灵魂离去。将要断气时,儿女们要把老人平日所用的铺盖被褥抽去,并迅速为其洗手洗脸穿上寿衣。人亡后,把死者抬到正屋准备好的草铺上,名为“好出魂”。草铺只铺一个谷草,而且要竖着铺,以区别阴阳。将一枚铜钱放入死者口中,名为“噙口钱”。用一块白布蒙住死者面部,身盖大红被,头枕“鸡鸣枕”,胸压铁犁铧,脚系“拌脚绳”。亡者头前用竹帘遮挡,灵床下放一长明灯。然后儿女们烧“断气纸”和纸糊“轿车”,在门上贴白纸捂住门神眼,以免亡魂出入不便。
  此后,至亲与执客商定成殓及下葬日期,儿子再去邀请族人乡邻帮办丧事,请人时只磕头不作揖。向亲友报丧不带礼物,言明成殓日和下葬日。1949年前写报丧帖,1950年后为口头报丧。
  成殓时由大女儿抱头众人抬身放于棺中,取下蒙脸布,放到死者手上,掏出“噙口钱”,解去“绊脚绳”,死者脚蹬土坯,使尸首固定。棺中内铺白纸,撒五谷杂粮,不封棺盖,以待人们最后一次瞻仰遗容。如死者为女性,必须待其娘家人过目无异议时方能钉口成殓。钉口前,儿女们要把死者生前最喜爱的东西整整齐齐放入棺内。钉口时,儿女们伏棺痛哭不起,并高喊:“爹(娘)啊,躲钉!”死者无伴,单双日皆可成殓;如其伴还在世,则只能单日成殓。
  葬日早饭后,死者儿子给“忙工”磕头,请他们去打墓。由于云台山区多是挖洞作墓,劳作繁重,所以打墓人多达十人。起灵时,“抬重人”迅速把棺材抬至门外,放在架子上。之后,长媳摔“老盆”,表示痛不欲生。出殡时,长子在前扛棺大头,长孙打纸幡、背“摇钱树”,所有孝子头束白巾,身穿孝衣,手拄哀杖,嚎啕大哭送往坟地。至路口,由舅家人、女婿、孙女婿举行“路祭”仪式,有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三十六拜乃至七十二拜。“路祭”后,祭者脱去孝衣回去,送葬队伍在哀乐声中继续前行,执客在前沿路抛撒“买路钱”。至坟地入葬,定好棺材方位后,由孝子们先撒土盖棺,“忙工”们快速填土埋棺封墓。“摇钱树”插在死者脚头方向。
  次日,至亲前往坟地溅汤,用木勺把饺子和面汤一路溅到坟地。丧葬仪式至此结束。
  此外,死者如在外亡,棺木不进家,直接在门口搭灵棚。如果是年轻早亡,棺木不置放正屋,埋在地角或路旁,等长辈去世后再迁入坟地。
  “五七”和“周年”时,孝子及亲友上坟祭奠。未过三周年者,每逢鬼节令,即清明节、阴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要提前一天上坟烧纸。春节,亡人之家不贴春联或贴绿纸对联。三周年满,孝子脱孝。

 

  第二节 节日活动

  【元旦观日出】古代,中国以立春为春节,以阴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云台山一带的村民历来对元旦十分重视,希望能过好这一天,从而使一年有个好兆头。这种善良的愿望形成元旦登顶观日出的风气。日出时间在当地为辰初,人们喜欢于寅时提前登上茱萸峰顶,等待旭日东升。如能取得登顶第一人、拜日前九名的好名次,就预示着全年大吉大利。
  【春节放生】云台山林壑优美,气候适宜,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每年春节,这里的人民要把原来捕捉到的小动物放回山中,称之为春节放生。这个习俗起源于秦末汉初。相传,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争天下,这年正是春节,刘邦吃了败仗,逃到云台山里。项羽的人马追得很紧,眼看就要被追上,刘邦就钻到路旁的草丛里。项羽追到这儿,好像看到草里有动静,正要派人去搜,这时,从草丛里扑楞楞飞起两只斑鸠。项羽被骗,继续前追,刘邦这才躲得一命。为此,人们逢到春节就要放生,以纪念汉高祖刘邦,并为个人祈求吉祥和平安。
  【金顶圣会】茱萸峰又名小北顶,旧时系道教三月初三朝顶圣地。古碑刻记载,修武县民间过去有个“金顶圣会”,每三年例行朝南顶武当山一次,每年重三(即三月初三),照例要朝拜小北顶,一年复一年,热闹非凡。金顶圣会之时,山上山下一齐举行庙会三天。山下庙会在真庆宫举行,称为下院庙会;山上庙会在茱萸峰顶举行,称为上院庙会。身强力壮的朝顶者,从下院出发,顺传统香路登山北上,中经万善寺药王洞、紫虚洞、龙宫洞、灵官洞,直到极顶玄帝观。年老体弱者,到下院真庆宫即止。传说朝顶期间,药王爷和紫虚元君会幻作一男一女两个身有残疾的人混迹在路旁的乞讨者行列。如果哪位香客碰巧能施舍给他们财物,药王爷将保佑他消灾祛病,延年益寿;紫虚元君会让他喜得贵子,人丁兴旺。
  【上巳春浴】古时阴历三月上旬巳日,称上巳节。这天,云台山一带百姓群游踏青,为的是以春气除却病魔,以春水洗涤污垢,古称“修禊”。这一风俗,给古代青年男女提供了在水滨自由结交的机会。
  【清明踏青】自宋代起,每年清明节,人们远足而来,一边游玩,一边采花簪发,折柳栽插。相传,此俗最初是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氏,后演变为纪年祈寿。当地民谚有“戴个麦,活一百,戴个花,活百八,插根柳,活百九”之说。插过柳枝后,人们又用“柳条清,雨濛濛,柳条干,晴了天”来预测天气情况。此外,云台山一带在这一天有荡秋千的传统娱乐活动。
  【端阳斗百草 】端阳节的来历与纪念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有关。屈原一生酷爱香草,常以香草自喻其高洁品质,在其诗篇中写到的香花、香草达数十种。因此,云台山自古有“端阳斗百草”之风,看谁采摘的花草样品全、花色多,看谁带进山来的花草种子种类多。这种习俗上继神农尝百草之遗风,下承药王孙思邈在云台山采药炼丹之善举,从而深入人心,逐渐发展,广传民间,世世代代延续。不但文人雅士积极参与,而且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体弱多病者也踊跃参加,据传“斗百草”能够使人驱邪扶正、消疾除病、健身强体、延年益寿。
  【七夕祭牛乞巧】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云台山一带的妇女总要摆设香案,祭祀牛郎和织女,对他们的命运表达同情和祝福。未出门的闺女要在此夜备上七种供品,做七个大饺子,内包女红工具,然后闭上双眼向七仙女乞巧,并口中轻唱:年年有个七月七,织女姐姐俺给你送饭吃。教俺巧,做对花鞋送你老,教俺拙,弄个红葛针扎你脚。七根针,七根线,七个闺女都教遍,打东墙,望西海,织女姐姐送巧来。
  【三伏观瀑】云台山百家岩的天门瀑布古时号称“北国龙湫”,在历史上很有盛名,历来文人雅士多在三伏之际到此观瀑,渐而形成三伏观瀑节。清代文学家姚椿曾在此作《天门瀑布歌》:“我心题作小龙湫,便是东南雁荡游;振衣忽洒千年雪,蹑踪来寻六月秋。”80年代后期发现云台山天瀑后,游客遂将观瀑中心移至天瀑。1996年8月,当地在云台天瀑下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观瀑会,从此揭开了观瀑节历史新的一页。
  【重阳登高】云台山茱萸峰,古代遍生茱萸,菊花烂漫,自古系重阳登高胜地。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明代嘉靖年间有个书生,屡次大考屡次名落孙山。这年重阳,他到茱萸峰登高散心。不久,他参加县试,竟然得中秀才。接着再登茱萸峰,参加乡试,又中举人。此讯传开,每逢重阳之日,周边文人争相携亲带友,登高饮酒,以畅秋志。云台山旅游开发后,多次举办重阳登高观赏红叶活动。

  第二章 方 言

  云台山与山西陵川、泽州依山相连,因此,它的地方语言既有中原官话的特点,又具有山西方言的特点。表现为有入声,有九个入声韵;声母不分尖团。修武方言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儿化韵。儿化韵舌尖不翘起,还分成两套:一套是舌尖前移、抬高;另一套是舌位后移,带圆唇作用。此外,在云台山一带还传唱一些民间小调,这些小调有的强烈抒发了人民群众的爱憎感情,有的生动表达了云台山民们的生活感受,有的犀利辛辣,直刺丑恶根源,有的幽默风趣,体现了普通老百姓的乐观天性。它们是一笔重要的民间文化财富。

  第一节 语 音

  【声母】(内容同旧县志P673:1.1声母)
  【韵母】(内容同旧县志P673:1.2韵母)
  【声调】入声 (内容同旧县志P675:1.3声调、1.4与普通话不相当的字音)
  轻声 (内容同旧县志P675:1.5轻声)
  连续变调 (内容同旧县志P676:1.6连续变调)
  【儿化】(内容同旧县志P676:1.7儿化)
  【合音】(内容同旧县志P679:1.7合音词)

  第二节 词 汇

  (内容同旧县志P679 ̄682:二、分类词汇)

  第三节 民间小调

  【十二月小唱】正月里闹元宵,看罢旱船瞧高跷,家家(哩那个)户户明灯照。二月里龙抬头,河叉开口水往东流,二龙(哩那个)戏水空中走。三月里是清明,桃杏花(儿)开柳发青,小梨花(哩那个)开的白生生。四月里麦梢黄,庄家汉着了忙,有钱的(哩那个)王八来讨帐。五月里正端阳,江米粽裹白糖,两口人(哩那个)吃了不心慌。六月里热难当,家家户户晾衣裳,取出(哩那个)汗衫晾一晾。七月里七月七,牛郎星配织女,恨银河(哩那个)把夫妻两分离。八月里中秋节,家家户户赏明月,掂茶(哩那个)倒酒玩半夜。九月里九重阳,菊花开满院香,折枝(哩那个)菊花我戴上。十月里十月一,孟姜女哭长城,不见(哩那个)男人在哪里。十一月下大雪,红绸被暖不热,搦住(哩那个)金莲坐半夜。十二月整一年,胭脂粉称几钱,搽脸(哩那个)抹粉过新年。
  【瞧闺女】有一个那个老婆来我就八十八,一年这个四季我就纺棉花,攒了我这个钱一串八,她一心那个要去她那闺女家。挎起我这篮去买啥,东海买个小螃蟹,西海买个虾,苏州买盒官粉,扬州买朵花,买个黄(哇)瓜,又攒了这鸡蛋就整十八。挎起我这篮到闺女家,前行走我那来至紫岭洼,走一走我来在那大桥下,天上下雨地下滑,把一个老婆我跌了个仰八叉,跑了哩个螃蟹,蹦了虾,撒了那个官粉按烂了扬州花,搬烂黄(哇)瓜搬烂这鸡蛋来就整十八,蹾得我这老婆屁股就粘渣渣。挎起我这篮回咱家,我有心就再去俺这个闺女家,手里没啥拿,哭一声苦命儿,我这娘再不会去瞧你这小冤家。
  【胖娃娃】我家有个胖娃娃,正在三生日,两龄会说话,不吃饭不喝茶,成天吃妈妈。头戴小缨帽,身穿粉红衫,终日面带笑,好似海棠花,爷爷奶奶爹爹妈妈怎能不爱他!
  我家有个胖娃娃,座下木老虎,手拿洋琴吹,小木人,小棒槌,玩具一大堆。两眼笑眯眯,小辫向前坠,小鞋红绫补袜,脚尖儿蝴蝶飞,一家老少欢天喜地都爱小宝贝!
  【放风筝】三月里来是清明,姊妹二人去踏青,捎带放风筝。姐姐放的是蝴蝶,妹妹放的是蜻蜓,悠悠起在空。姊妹二人正玩开,东北起狂风,吹断风筝绳。蝴蝶飞到花园里,蜻蜓飞向半空中,一去无影踪。
  【两头忙】正月说媒二月娶,三月生下小儿郎。四月会爬五月站,六月叫爹又叫娘。七月进学把书念,八月就会作文章。九月上京去赶考,十月考中状元郎。十一月当官去上任,腊月告老回家乡。不知怎地害了病,大年三十儿死他娘。有人问他真名字,起名就叫两头忙,春夏秋冬活一世,一辈子没喝口饺子汤。
  【大闺女上枣树】大闺女上枣树,隔墙看见她女婿,你来吧,俺不去,再丢三天去娶你。三顶轿,八吹手,嘀嘀嗒嗒娶个小能妮。
  【老二团真英雄】八路军大批开下山,首先来了老二团。黄新友是指挥官,下山先打铁路南。司令部扎在小高镇,对鬼子来个大包围。黄司令命令上刺刀,老二团个个逞英豪。喊声冲锋杀上阵,鬼子听了头发蒙。小高镇这仗打得凶,几乎把老日都杀净。缴得敌人武器无计数,机关枪也有六七挺。听说老日能打仗,我看稀松又稀松。共产党领导咱抗战,定能打胜鬼子兵。
  【离婚歌】叫区长,听奴讲,背地里埋怨二爹娘,办事不商量,哎哟,办事不商量。小奴今年十八九,配个丈夫七岁郎,白天领他去玩耍,黑夜倒在奴绣房,手扒床沿上不上床,叫声姐姐抱上来,取下花帽有一顶,脱下花鞋有一双。小奴跟他一头睡,尿到小奴衣裳上;小奴跟他两头睡,不会盖被盖衣裳。小奴把他照养大,不跟小奴一心呀,小奴背地劝说他,他跟小奴到区上。离婚之际两分厢,小奴背地想一想,年龄不相当,哎呀,年龄不相当。还得解扣脱衣裳,脱下裤子无裤裆,小奴明天咋穿上。操烂好心肠,他把良心丧,离婚两分厢,这事都怨俺新爹娘。
 

【分页导航】
   [编辑:周晓斐]
查看更多评论>>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来源:云台山旅游网,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河南  云台山  民俗  风情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