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有三绝:堆绣、壁画、酥油花。出名的还有这的经院。
酥油花,顾名思义,就是用酥油捏成的。其中包括佛像、人物、花卉、亭台楼阁、动物等等。酥油花的来历,传说纷纭,据说宗喀巴在西藏学佛成功后,想在佛前献花表示自己的敬意,但当时在西藏正逢严冬,没有鲜花,宗喀巴便用酥油捏成一朵花,供在佛前。从此,弟子们纷纷效仿,渐成风气。
酥油花的制作过程非常艰辛,尤其是制作的季节必须要选在冬季,作坊内还不能够生火,以保持低温,由于酥油遇温稍高便会融化,僧人在制作时若手温升高,就要将双手浸入冰冷的水中去降温,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制作时一般是先搭架子,之后捏成各种形象,需要上色的部分预先就将颜色掺入酥油内揉好。
原来塔尔寺的酥油花制作作坊分上下两个院,每年都要分别推出一套新作品,在大经堂对面的夏季辩经院陈列展示。过去没有空调,酥油花作品不易保存,一般制作出来在“灯节”展示就毁了。1989年,塔尔寺在却西活佛院之右,新建了一座规模宏大采用现代建筑工艺的酥油花陈列馆,其内展览着每年灯节制作的塔尔寺酥油花,供中外旅游者参观。我们在酥油花馆看到被保存在装有空调的玻璃箱中的两件酥油花作品,塑造的各种人物、花卉、山水、建筑、飞禽走兽和佛经故事图像、宫殿、龙柱等,栩栩如生,绚烂多彩。据说,酥油花一般可以保持一至两年,但因为每年都有推陈出新的酥油花出现,所以每年都可以在这里观赏到新的艺术品。
塔尔寺每一年年都要耗费大量经书,因此负责印经文的僧人便会整日忙个不停。塔尔寺的印经院至今仍然采用比较古老的雕板印刷法,经书的用纸是一种颜色稍暗、韧性极好的棉质纸张,经书开本都不大,多呈长条状,翻阅方便颇具古意。
印经院前,是塔尔寺的主体建筑群,也是塔尔寺的一系列最主要的殿堂。大经堂,是藏传佛教寺庙中必不可少的,这里是僧人诵经学习进修的地方,遇到活佛莅临的日子,更是僧众聆听佛法的场所。下图是塔尔寺的药师佛像堆秀唐卡。
大经堂正门处,有两幅“八仙人物”的堆绣,这是塔尔寺的珍藏品。堆绣好像刺绣一样,但它是在刺绣之前先垫上一层棉花或羊毛,以求立体效果。因为堆绣制作比较复杂,工艺要求又高,据说现在寺中已很少有人能制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