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民风民俗 > 摭谈古代“揖礼”的起源与详解(图)

摭谈古代“揖礼”的起源与详解(图)

2011-4-1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互联网综合  
   复制链接 |   

  周揖礼

  盛行于周期至汉朝期间。行礼手态: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四指并拢,左掌抚托右掌背交叉或平叠,掌心朝内,左右拇指相扣,两手合抱,拱手为礼。

  “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史记·高祖本记》:“郦生不拜,长揖。”《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所以,揖礼用在较轻的场合,或者作为军礼相见。

  周揖礼可分为天揖、时揖、土揖三种,所谓高揖、长揖是作礼时的高度和时间,而特揖、旅揖、旁三揖是周礼中,王见诸侯的揖礼,周礼注疏·卷三十一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特揖,一一揖之。旅,众也。大夫爵同者揖之。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门右,皆北面东上,王揖之乃就位。群士及故士、大仆之属,发在其位。群士位东面,王西南乡而揖之。三揖者,士有上中下。王揖之,皆逡遁,既,复位。

  1、天揖(上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准揖礼):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

  身体肃立,双手抱圆,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微向上举高齐额,俯身约60度,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2、时揖(中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汉服或便装均可。

  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3、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

  身、时揖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揖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