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馒头不为人知的隐秘历史 系诸葛亮发明

馒头不为人知的隐秘历史 系诸葛亮发明

2011-2-11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历史网  
   复制链接 |   

  南宋盛行猪肉馒头 仁宗馒头包珠宝

  唐之后,馒头的个头开始缩水,不再是巨无霸形象,渐渐变得娇小起来。称谓众多,比如“玉柱”、“灌浆”等。

  但馒头的人头形状是在走入民间成为食用点心后,才有了改变的,元代时,已有了类似后世开花馒头的“煎花馒头”。忽思慧《饮膳正要》记载:“煎花馒头: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依次入料盐酱拌陷包馒头,用胭脂染花”。由此可知,馒头形状不仅不再是单一的人头形,最初的馒头还是包陷的,曾经历了一个由包陷到实心的演变过程。

  因此,唐宋之后的馒头因包有馅,又被称作“包子”。宋人王栐《燕翼诒谋录》记有:“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南宋最为盛行的是猪肉馒头。不过据说仁宗(见上图)所赐馒头包的不是猪肉馅,而是珠宝。

  后来,馒头的种类越来越多,《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有多种馒头,并附用处:“平坐小馒头(生馅)、捻尖馒头(生馅)、卧馒头(生馅,春前供)、捺花馒头(熟馅)、寿带龟(熟馅,寿筵供)、龟莲馒头(熟馅,寿筵供)、春〔上尔下虫〕(熟馅,春前供)。荷花馒头(熟馅,夏供)、葵花馒头(喜筵、夏供)、毯漏馒头(卧馒头口用脱子印)。”明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中记:“祭功臣庙,用馒头一藏,五千四十八枚也。江宁、上元二县供面二十担,祭毕送工部匠人作饭。”说到这,有必要提到的是,馒头不管有馅无馅,一直是祭供时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到清代,“馒头”“包子”始分家,但南北方对“馒头”“包子”的称谓各异: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却有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为“包子”的。《清稗类钞》辨馒头:“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鹤林玉露》曰:有士人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大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绿者也。’盖其中亦有馅,为各种肉,为菜,为果,味亦咸甜各异,惟以之为点心,不视为常餐之饭。”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