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术,古老又神秘非常。这一神奇的技术似乎总是与“成仙”、“长生不老”的说法相伴,隐藏着无数秘密等待发现。那么,炼丹术到底是一门怎样的“法术”?是谁首先开创了它?又是因何充满了神秘色彩?
中国炼丹术是由很早的采矿和冶金脱胎而来的一门科学。早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就有了冶铜术,到了殷商时代,便开始大量使用青铜器,至春秋战国时代,更出现了冶铁术和铁器的使用。劳动人民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创造了很多的采矿和冶金方法,同时也产生了炼丹术。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人民和享受其腐化堕落生活,就想长生不死和多财多富。当其在动植物中找不出长生不死药时,便想到了矿物。由于未经锻炼的矿物服后常常引起中毒,于是一些方士们遂把劳动人民创造的冶金术用到炼制矿物药方面来,以锻炼矿物药品,从此以后炼丹术遂脱离冶金术的范畴,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学科。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搞炼丹术的方士。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列举了一系列北方燕国宋无忌、正伯乔、充尚、羡门子高等创立方仙道的方士,说他们都懂得“仙道”、“神仙”,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到“海上”、“神山”去采长生不死药,炼金尚属次要,这更说明我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时,就有人开展了炼丹术的活动。后来,经过秦朝和两汉的方士不断努力,遂更加发展,除了到神山求仙药外,更进一步筑起炉灶来烧炼丹砂,这些事迹在《史记》及《后汉书》中都有记载。到了东汉末年时,炼丹家遂同新兴的道教合流,使炼丹术更有力地建立起社会基础,不但利用它来取悦于上层统治阶级,而且还有不少有志不申的知识分子也利用它来逃避现实,同时还利用它来愚弄人民。因此,炼丹术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宋朝时,都得到相当的重视和发展。可是,炼丹的方法又是怎样呢?却找不到比较具体的记载可以说明它的内容。
早期的炼丹著作,在《艺文志》和《抱朴子·内篇》中,知道有《泰壹杂子》、《黄冶》和《丹壶经》书名,而这些书除《抱朴子》外,其余却早已亡佚,因此,无从知道它的内容。在《史记》中也有秦始皇、汉武帝的求仙记载,说秦始皇不愿老死,听方士的话曾派徐市(福),胡广等率领大批童男女到东海去求长生不死药。汉武帝时,恋大、李少君等见武帝求仙心切,遂乘机建议武帝说:“要得成仙第一是要祀灶神,第二是拿丹砂炼成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从而海中蓬莱仙者始可见,见之封禅则不死。”结果遭了失败,求仙及炼丹是古人的幻想,是不会实现的。可是一些炼丹家为了要求长生,要想有更多的财富,还是死心塌地的去烧炼,总想有一天会炼出黄金和仙丹来满足他们的欲望。不料炼出来的丹药,不但不能使人长生,却经常毒死了人,造成求生速死的悲惨结果,炼出来的黄金,也不符合社会要求而报废。李少君、恋大辈化丹砂为黄金的事未成功,也先后死去。汉武帝(前70~49)时,自称读过淮南王《枕中鸿宝苑秘书》能炼黄金的刘向,也未把黄金炼成。有的又认为黄金是物质界的精英难化难成,乃退而求其次来炼白银以遂其发财幻想,结果也是石沉大海。汉黄门侍郎程伟,根据《枕中鸿宝》方法,炼金不成,非常懊丧,不意他的妻子将余药投入水银桶中,水银却顿时变成了白银(实际上是干水银,而不是白银)。这也说明了我国在2世纪前,就有了炼丹和炼金术的流行,且已有人怀疑而提出了“服药求长生,反为药所误,不如沽美酒,被服纨与素”的相反意见(古诗十九首之一)。意思是说,与其付出庞大的代价来搞这不可捉摸的荒唐事,不如把这笔浪费数字拿来吃好、穿好还实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