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一分为二两岸飘零 富春山居图传奇身世

一分为二两岸飘零 富春山居图传奇身世

2011-1-24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雅虎文化  
   复制链接 |   

  沈周痛失心爱名画 竟凭记忆画出仿作

  1350年,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题款送给无用禅师,4年后,黄公望去世。《富春山居图》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这幅画刚刚完成时,无用禅师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结果这幅画后来的命运竟不幸被他言中了。

  明朝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手里。沈周是“明四家”之首,也是文徵明和唐寅的老师。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爱不释 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当时,收藏家把自己收藏的书画珍品拿去请好友、名人题跋是一种时尚,题跋的越多、越长,书画作品的文化积淀就越深。沈 周也把这幅画交给一位朋友去题跋,没想到那位朋友的儿子竟见利忘义,把画偷偷卖掉了,还愣说画是被人偷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他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却已经被人买走了。 沈周后悔不已,捶胸顿足放声大哭。之后沈周仍念念不忘这幅让他魂牵梦萦的画作,他愣是凭着记忆画出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图》,他的仿作与原作在构图等方面都 惊人的相似。

  传世名作险遭火焚 被救出后断为两段

  被沈周丢失的真迹《富春山居图》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又过去了100多年,《富春山居图》辗转流传到了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 手中。董其昌晚年把它卖给了宜兴一个姓吴的官宦世家。《富春山居图》在人世流传到此时,由于沈周、董其昌的极度推崇,已变成了人间宝物。

  《富春山居图》在吴家流传了三代后,传到了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他把这幅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传世巨作视作珍宝,每天茶 饭不思地观赏临摹。吴洪裕还不惜花巨资专门为《富春山居图》造了一个楼,叫作“云起楼”,把楼中珍藏《富春山居图》的那间房子取名为“富春轩”。

  明亡清兴之际,清军南侵,为躲避战乱,当地老百姓纷纷逃难,吴洪裕也不得不加入到逃难的人群中。由于时间仓促,人们连性命尚无法保全,根本无法 带走更多的财物,吴洪裕只好舍弃家中的金银财宝以及其他珍宝和收藏品,却独独舍不下这幅《富春山居图》和另外的一幅《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随身带了这两 幅书画作品仓皇逃命。

  吴洪裕临死前,实在舍不得这幅《富春山居图》和那幅《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吴洪裕的好友邹之麟曾将《富春山居图》比作“画中兰亭”,吴洪裕由此想到唐太宗李世民将《兰亭序》带入陵寝陪葬的事。经过考虑后,他做出一个令家人惊讶不已的决定:要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烧掉,为他殉葬。于是,吴洪裕在弥留之际被抬到了院子里,他先是让家人点火烧掉了《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然后又让家人把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丢进了火中。

  就在《富春山居图》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围观的家人中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为了掩人耳目,吴静庵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虽然被救下来了,大火却在画作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这幅画断成了一大一小两段,画作起首一段已被烧掉,其余幸存的地方也布满了火 烧的痕迹。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纵31.8厘米、横51.4厘米,被后人装裱后命名为《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纵33厘米、横 636.9厘米,虽然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了画首。因为这幅画当年曾被无用禅师拥有,这段画幅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

  从此,《富春山居图》这幅稀世珍宝一分为二,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和《富春山居图·剩山图》长短两部分。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