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朱元璋为何羞辱大儒宋濂和“衍圣公”?

朱元璋为何羞辱大儒宋濂和“衍圣公”?

2010-12-14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时代周报  
   复制链接 |   

凤阳出了个朱皇帝

  读中国历史,当代人常会奇怪,君王淫威之下的人们肯定是极度缺乏尊严,天天垂头丧气的,特别是在自尊方面比较敏感的文人,但事实是,旧时代的士子们似乎并不觉得自己活得有多么窝囊,哪怕直接面对高高在上的君王,自认为该争的也还是要争个不亦乐乎,甚至常常至死方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那是因为,中国的读书人死扭着“一根筋”。这根“筋”就是:他们倔强地认为,“治统”在皇帝那儿,但“道统”却在自己手里。

  宋濂是公认的大儒,又是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有明一代的典章制度都是经由宋濂之手建立的。朱元璋找人给自己的儿子当老师,首选仍然是宋濂。

  但从实际考察,明太祖是并不怎么尊敬这位“宋先生”的。宋濂在子虚乌有的胡惟庸谋反案中,如果不是马皇后力保,就差点受牵连掉了脑袋,这且不说,我们只要看看朱元璋对宋濂的评价就清楚了。

  《明史》中记载,朱元璋召见一个叫桂彦良的儒生,当面夸奖他说:“江南大儒,惟卿一人”,桂彦良颇有自知之明,加上他也不懂朱元璋的心思,连忙答道:“臣不如宋濂、刘基。”这时候,朱元璋说了句掏心窝的话,“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言外之意是,这两个人哪配称“大儒”啊?

  这段话表面抬举桂彦良,实际是打击宋濂和刘基这两个公认的当代大儒,否定其道统传承者的资格。朱元璋难道真的认为名不见经传的桂彦良是大儒?笑话!公认是大儒的刘基和宋濂在朱元璋眼里都没有资格,“余子何堪共酒杯”?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朱元璋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