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历史解密:希特勒为什么没有原子弹?

历史解密:希特勒为什么没有原子弹?

2010-12-6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飞华时空  
   复制链接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的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可是它并没有为希特勒制造出原子弹。原因何在呢?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德国的研究工作出现过重大失误而未能成功;二是科学家们有意延缓研究工作,从而阻止了希特勒制造原子弹的努力。这两种对立的说法各有根据,绝非凭空想象。所以,半个世纪以来,众人对此莫衷一是,成了一个谜。根据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的报道,由于英国公开了其特工部门于1945年所进行的一场窃听记录的副本,人们对上述问题可以看得较为清楚了。

  “铀俱乐部”和“曼哈顿计划”

  战争爆发前,德国的核科学领域人才济济。举其要者:物理学家维尔纳?卡尔?海森伯格,是1932年的诺贝尔奖金得主,量子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化学家奥托?哈恩于1938年实现了核裂变,1945年,他在囚禁中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4月,化学家保尔?哈尔泰克报告德国有关部门:制造原子弹是可能的;同年6月,物理学家西格弗利德?弗鲁格设计出了用铀反应堆生产能的过程。

  1938年8月,德国军方由物理学家、纳粹党员库尔特?迪普纳主持制定了研究核的计划。两个月后,迪普纳征用了著名的威廉大帝物理研究所,专门进行核研究。其计划命名为“铀俱乐部”。这样,到战争开始时,100多名科学家在柏林、海德堡、慕尼黑、基尔、维也纳等地进行着核研究,海森伯格则扮演着理论导师的角色。

  1939年,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攫取了捷希米斯尔铀矿,从而掌握了铀资源。第二年占领挪威后,德国又加速制造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减速剂——重水。当时,劳动力有的是,德国甚至使用了劳役工人。例如,奥尔公司就使用了关在集中营里的两万名女工。

  在美国方面,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在他那封致罗斯福总统的著名信件中提醒说,德国已经停止了出售铀,建议立即搞原子弹。罗斯福总统接受了爱因斯坦的建议。美国随之投入了巨大财力,组织了10余万人,于1942年开始实施著名的“曼哈顿计划”,从而形成了美德竞相研制原子弹的局面。结果正如人们后来所知道的那样,美国于1945年制造出了3颗原子弹,一颗用作了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上进行的试爆,另外两颗则于8月6日和9日用轰炸机扔到了日本国土上。而德国则因在战争中败北而始终未能制造出原子弹。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德国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