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一统江山的秦汉之后,联姻仍是各家族或军事集团利益关系的纽带。东汉末209年冬,即赤壁之战的翌年,江东军阀孙权为巩固抵御曹操的联盟,把自己二十来岁的妹妹送到荆州(并无《三国演义》所艺术虚构的甘露寺招亲),嫁给年近半百的刘备。
在为时两年的婚姻中,被后来戏剧称为孙尚香的孙夫人完全成了哥哥实行红粉外交的工具。她随身有百余女兵,外围还有更多的男兵,全副武装且气势骄横,相当于东吴派来荆州的别动队。这批人驻在相当于军事要塞的“夫人城”,征战半生的“刘皇叔”每晚进入外围遍设刀枪剑戟的妻子房中,据古史记载恐惧得 “心常凛凛”,诸葛亮也称主公“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那位出身“织席贩履”的江湖下层的所谓“刘皇叔”,也视“妻子如衣服”而不重礼义亲情,强欢敷衍孙夫人不过是利用这位女卧底、女监军作为联吴抗曹的筹码。
他西征四川后,孙权眼见要赔了夫人,索性接回其妹并想劫持人质——让孙夫人以后妈身份挟走刘备的独子刘禅。这一毒辣阴谋被赵云、张飞拦江截阿斗粉碎后,孙刘联姻很快就被战争取代。后来蜀汉政权封刘备在四川续娶的吴夫人为皇后,又追谥贫贱出身的甘夫人为皇后,却未给尊贵的孙夫人封加皇后号,由此也可见其对这段婚姻的态度。小说戏剧中描写孙夫人侠骨柔肠,不过是后人感叹这位年轻刚烈的女子作为谋略牺牲品而自作美言罢了。
在汉族政权同北方强悍民族的对峙斗争中,以女和亲又成为缓和军事紧张局势的手段。汉代首创和亲之制后,唐代出嫁给外番的公主达19人之多,其国势强盛时还派遣临时加封号的文成公主这类“宗室女”即假冒伪劣品,到了国势衰落时只好以正牌的皇帝亲生女出塞。宋朝对外战争最为窝囊,倒是从不出嫁公主到北番搞和亲。满清皇族嫁女时的首要考虑,又是维系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满蒙联姻”。皇宫里娇生惯养的格格们并不像戏说式的电视剧中那样青春浪漫,而是一代代地远嫁蒙古王公。从历史记载看,这些长成于繁华北京的金枝玉叶,大都年纪轻轻夭折于荒凉草原的帐篷中,最终换来北疆的亲王旗主多半都是与爱新觉罗皇族有血缘联系的外甥、外孙,能够率蒙古铁骑为清廷驰骋天下。
鲁迅曾说以往中国历史可用两个字概括——“吃人”。在封建制度下被吞噬的不仅是劳苦大众,同样包括服务于军事结盟的那些娇养的帝姬、公主、郡主、格格们。由此人称自古红颜多薄命,呜呼!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