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古栈道:悬崖上的神话 山峰之间的史诗

古栈道:悬崖上的神话 山峰之间的史诗

2010-11-30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复制链接 |   

  这些石槽道是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观,而石槽道在三峡地区不仅最典型,且留存最多,在瞿塘峡内最长一段就有200多米。此外,这条道路所使用的很多工程手法,在今天的公路建设中还在大量使用,比如使用炸药开路,采用与碥道类似的隧道,路面的高度要考虑洪水水位等。而这条道路开通的最大意义,一是沟通了巫山和奉节之间最直接的联系,二是给瞿塘峡创造了非常好的纤夫道,间接促进了水上航运的发展。

  但如今,它已经沉睡在波澜不兴的江水之下了。

  与长江三峡上的古栈道相比,同属三峡区域的大宁河古栈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峡大坝蓄水之前,从巫山县逆大宁河而上,在有着“小三峡”美誉的峡谷西岸的绝壁上,便可看见大宁河古栈道的遗迹。说是遗迹,实际上仅存支撑栈道横木梁的栈道孔。这是一个个排列整齐、见方6寸、孔深2尺多、孔距5尺的小方石孔,全在绝壁上凿成。枯水季节离河面高约15米。如果把道面铺上,犹如一条悬道,挂在深谷壁上,人行其上,如行云中,十分惊险。而除宁厂以下的主河道外,北上的各条支流都有类似的栈道孔,东接湖北竹溪,北连陕西镇坪,西通城口县境,形成了达数千公里的古栈道网,这样的规模是相当惊人的。

  可以推测,这条规模宏大的栈道网,为古代这一地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规模如此之大的古栈道,系何人何时修建,翻查史书,却几乎没有任何记载。一个原本值得大书特书的宏大工程,成了千古之谜。

  有关大宁河崖壁上栈道孔的来历,当地有一个著名的传说。鲁班爷和观音菩萨见老百姓生活艰辛,打算为他们做点善事。两人比赛,一夜之间鲁班要为老百姓在绝壁之上修一条路,观音要为老百姓做100双绣花鞋,谁先完成,即为胜者。鲁班用他的角尺在绝壁上一敲,每隔5尺便敲出一个眼,速度很快。观音在天亮之前去偷看鲁班的进度,发现他快要完成,担心自己会输,便学鸡叫。鲁班以为天亮自己已经输了,便停下手,绝壁上便余下长长一列整齐的石孔。

  虽然是传说,但它表达的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和看法:在那如刀削般直插入水中的悬崖绝壁之上,要建成大宁河古栈道这样艰险伟大的工程,除非是天工神匠,由凡人来完成是难以想象的。

  但凡人完成了!

  身临其境接触过大宁河古栈道工程的人,都会感到惊讶万分,因为无法想象古人开凿的艰辛和困难,同时也会被他们的决心和勇气所震撼。在物质条件远不如今天的古代,要在险峻的绝壁之上开凿如此多的深孔,不仅困难重重,而且十分危险,何况还要解决许多诸如地质勘察、测量等方面的问题。

  更令人惊讶的则是大宁河沿岸绝壁上古栈道方形石孔的数量。据《巫溪县志》载:“南下段从宁厂起,沿大宁河右岸南下,至巫山龙门峡口,全程旧称 270里,岩壁上现存架木石孔6800余个。”另据《巫山县志》载:“自龙门峡起沿大宁河西岸绝壁北上,均匀排列石方孔,一般距水面20米左右……至大宁盐厂共有6888个。” 2000年4月20日,巫山县原旅游局长龚源鼎先生,亲自带领几个年轻人进行了实地考察,一孔一孔地数,一段一段地查,得出了“从龙门峡口至涂家坝50公里长的小三峡,共有栈道孔4288个,占大宁河古栈道孔6888个的62。3%”的准确数字。巫山境内的河道约占大宁河主河道全长的三分之二,所以,上面的三组数字是基本吻合的,如果再把北上段的石孔数字加上,石孔总数当在1万个以上!

  关于古栈道的来历,《巫山县志》记载:汉永丰7年(公元64年),“尝引此泉于巫山,以铁牢盆盛之”。《大宁县志》记载为“石孔乃秦汉新凿,以用竹笕引盐泉到大昌熬制”。有民间传说这是诸葛亮伐魏的通道——诸葛亮屯兵城口,伐魏时,沿栈道出巫峡,来时在石孔中铺上木桩和木板,便于军队通行;撤退时,一边走一边撤除木桩和木板,使敌人无法追击。

  当然,关于栈道是因战争需要修建的说法还有多种,但在种种争论里面,“盐运”之说始终占据上风。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三峡  古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