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形势下,战争很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然是宋朝胜利。胜利以后,两国谈判,宋朝派出的谈判专家名叫曹利用——这名字好!结果真是很会利用形势和砝码,达成盟约:宋辽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辽国把占领的宋朝土地还给宋。双方为兄弟国,辽帝年幼,称宋真宗为大哥。当哥的每年要给弟弟银10万两,用于帮助辽国军训啥地;绢二十万匹,用于萧太后以及弟媳妇儿们穿以及赏赐下属。这就是一千年以后的中学历史书上说的:在宋朝军队有胜利把握的前提下,昏庸懦弱的宋真宗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每年的岁供,增加了北宋劳动人民的沉重负担。
其实,宋朝当时年财政收入约一亿两,而根据当时的情况,据说一场中等战争就要耗费军费3000万两!你还不一定取胜。也就是说,宋朝要一年打三次战争的话,全国人民就要到别的国家要饭去了。那时候,不仅辽国时常侵扰宋朝,西夏那边也不老实,战争这边一打,那边就蠢蠢欲动。因此,宋真宗算了算账,觉得还是结盟修好为上策,于是就有了《澶渊之盟》。
自从结盟以后,宋辽两国一百年没有发生中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更加富裕,以至于西域客商到宋朝做生意,朝廷放话给他们:你们随便卖吧,卖不了的,都由朝廷收购,即国家采购,给你包圆儿啦!多财大气粗啊!
中国人读历史,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恢复对历史平和的认识态度,不再带着意识形态的干扰惯性。宋真宗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团结了邻国,换取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宋朝优越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明影响了契丹人,在历史上为再一次民族大融合创造了基础和条件。辽金时代,如饥似渴地学习汉族的文化和习俗,在很多方面都能反映出来。当年辽国遭遇财政困难和经济政治危机,作为邻国的宋朝,给予经济援助,等于古人所说的行“凶礼”——他人他国遭遇灾难、饥荒,要向受灾受难的人或国家施以援助,是为行“凶礼”,为“五礼”之一。解放后中国给予非洲友好国家医疗援助、曾经给予越南经济援助、今天援助朝鲜,可以理解为行 “凶礼”。